16.4.09

公开讲座:电影《赤壁》情节折射出的史实

(黄涓,《联合早报》,16/04/2009)

日期:4月18日(星期六)
时间:下午3时至5时
地点:德明政府中学(10 Tanjong Rhu Rd)

配合2009年"世界书香日"的举行,如切翰林书会、德明政府中学校友会、国家图书馆管理局、新加坡徐霞客学会联合主办公开讲座“电影《赤壁》情节折射出的史实”,主讲者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系讲师李靓博士。

讲座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电影《赤壁》情节与史实的对照”,讨论内容包括孔融之死、周瑜的儒雅和胆略、文武双全的张飞、鲁肃好欺负么?孙尚香其人、草船借箭、火烧战船的始作俑者、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何许人?第二部分则谈到“《赤壁》是对《三国演义》的再演义”。入场免费。

15.4.09

四校同为青奥助威

(《联合早报》,体坛,15/04/2009)

【德明政府中学通讯员】刘昊楠、刘怡丹

随着青年奥运会的脚步慢慢逼近,许多学校也借此机会推广奥运精神。

4月9日下午,德明政府中学、中正中学(总校)、义安中学以及淡马锡中学联合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四校运动会。本届运动会深受四所学校的重视,也邀请到了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次长张思乐做主宾。张次长身着轻便运动装,与四校校长在类似火炬传递的“会旗传递”之后,见证四校运动员宣誓。

张次长在开幕致词中说道:“我很高兴能来参与这次的运动会。四校运动会已经迈入第29个年头,这样的运动会应该继续举办下去。”他也鼓励其他学校同样举办这样的四校联合运动会来弘扬奥运精神。他还开玩笑地说,他为了能准时来参加开幕仪式,特地缩短了上午的会议,还在车上换衣服。他也透露,将在这个星期宣布一个新计划来培养有潜能的运动员们,让他们有机会代表新加坡参加比赛。

各校青奥活动

奥运精神是这次运动会的焦点。今年德明政府中学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中,其中一个分组作业就要求学生以青奥为主题,发挥创意,设计一张海报,推广友谊、团结、公平竞争等奥运精神。

中正中学(总校)中三吴美玲受访时透露,校方也在周会上以青奥为主题,为同学们做讲解。奥运精神其实已不只关乎体育,它的精神已慢慢步入教育界,就连扩音喇叭也不例外。当赛场上飘起丝丝细雨时,扩音喇叭就穿上用垃圾袋做的“雨衣”,继续服务。这充分体现了运动员必备的不怕困难、不轻易放弃的精神。

对于此次的四校运动会,中正总校中四生白伟杰说:“我觉得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大家去同别的学校学生建立友谊。”他也表示,同学们在他比赛时喊出的口号让他深受鼓舞,这是一种团结精神的表现。

非运动员也参赛

为了营造青年奥运会的气氛,同时普及运动,这次运动会的20 x 100的接力赛项目就开放给非运动员参加的。获得女子100米短跑冠军的德明政府中学中三学生高诗敏说:“我认为开放接力赛的做法很好,这样就可以让更多人进来参与,也可以更好地在学生中推广运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心理素质,让更多学生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第三届双文化课程研讨会 放眼中国与世界 学生论文分享

(苏致樑、刘雪珺、余婷,《联合早报》,现在,爆米花,15/04/2009)

第二代中国新移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有多高?新加坡人在中国的就业机会与前景目前有多乐观? 

2009年第三届双文化课程研讨会,于3月19日和21日在立化中学举办。两天的活动包括"中国通识"讲座以及学生论文的分享与评论。 

四所参与学校:德明政府中学、华侨中学、南洋女中和立化中学的学生们一共呈交了40篇论文。论文都是由学校直通车课程的高中部学生所撰写。立化中学也在今年首次参与研讨会。 

今年作品被封为“校内最佳论文”的学生分别是来自立化中学的林怡慧、南洋女中的卓佩萤与郑艳欣、德明中学的古桂菊,以及华侨中学的谢清韵与娄宇翔。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中国通识”讲座,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海滨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主讲的课题是“中国与世界”——以中国与国际的关系演变为中心,为大家分析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讲座当日吸引了众多中学和初级学院的师生到场聆听。 

交流时间,学生们也踊跃地发问。针对每个问题,讲员都侃侃而谈,从容且充分的回答。

半天的讲座,在场的师生都获益不浅,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都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学生怎么说?

研讨会让我们了解优秀论文的定义,对我们今年必须完成的研习论文非常有帮助。而好的题目就是成功的一半。——林志蒝(华侨中四)  

自己本身想更了解中国,而老师们也常鼓励他们多阅读有关书籍。所有双文化奖学金的四年级学生得主都要在今年呈交一篇专题论文。老师会在学生选题之前先叫他们集思广益,想想他们要在哪一方面对中国有进一步的认识。——余某(立化,中四,双文化课程)

新加坡从2005年开始推展双文化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对中西方语言、文化有较深较广的认识。随后而来的便是“中国通识”的一项初级学院新课程。据了解,所有选修双文化课程的优秀新加坡学生都能申请双文化奖学金。奖学金得主必须修读四年的双文化课程,即中三到高二,也将获得每年$1000的津贴,加上到中国或台湾六个月,和到西方国家两个星期浸濡的费用资助,以及四年免交学费。

乒乓乐

(《联合早报》,校园,15/04/2009)

【德明政府中学通讯员】陆思婷

几个星期前,德明政府中学的食堂内突然多出来几张乒乓球桌子和一台“迷你足球游戏机”。课间休息、放学的铃声一响,总能看到一群学生抢着玩“迷你足球” 和打乒乓球,不时因为进球或输球而发出惊呼声,吸引了周围同学的目光。这样的娱乐方式不仅让帮助同学减压,而且学生理事会也将游戏机所“筹”到的钱(每5粒球5角钱),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

要学好华文 须先热爱华文 杨莉明与学生分享学华文经历

(谢婷婷,《联合早报》,15/04/2009)

要学好华文,就必须先热爱华文。碧山—大巴窑集选区议员杨莉明上星期六在华侨中学举行的中学华语辩论决赛中,对在场的中学生说,本地学生学华文的心态可分为三类:得过且过、不落人后和热爱华文,只有选择热爱者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双语甚至双文化人才。这不是单靠环境造就的,主要是个人有意识的选择。

她以自身经历加以说明。当年在英国深造后的毕业旅行,她选择从俄罗斯坐六天火车到北京;1996年,在经济发展局任职时,她放弃到欧美的机会,选择到苏州工业园;97年香港回归,她飞到香江近距离感受中国人的自豪,她认为这是无法从媒体报道中体会的。

除了从文字上获得知识,她更强调实地的观察和体会,并鼓励学生“走出课室,跨越课本”。

能说流利中英语的杨莉明坦言,自己并非一开始就热爱华文。她形容自己小学时是标准的"红毛派",升中学后却在德明政府中学这所传统华校念书。最初一两年,她把学习华文当成苦差,因为中一那年,老师就要他们背一千条成语,而且每个学期都考中华历史,每次她都冒冷汗。但在中学,她领略到华乐的优美,并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中三那年,杨莉明第一次和家人到中国参观北京故宫,感受到文化震撼。那年,中国刚改革开放,没有什么游客,只有少数成功办理签证者获准前去观光。她说:“当门一开,整个故宫只有我们20人,在那种情况下,你可以感受到那种气派。”

杨莉明虽然选择热爱华文,但她认为自己还不算精通双语,只能说是通晓双语。她还举例说明学习华文如何让她毕生受益。她说去年到西班牙度假时,因不谙西班牙语,只能在中餐馆与服务生用华语交谈,结果反而通过华人了解西班牙社会和当地移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