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07/08/2008)
今年17岁的德明政府中学高一生伊琳是代表新加坡到中国参加“首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勇夺世界冠军的三名代表之一。她的父亲是印族人,母亲虽是华族,她从小在家人全讲英语的环境长大。
她对自己能掌握丰富的中华文史,字正腔圆讲华语,归功于培群学校处处贴有华文谚语、励志对联,每天读唐诗,每星期用华语唱校歌,用华语背诵学校誓约的浓郁华文环境。受访时,她滚瓜烂熟地把培群学校誓约在记者面前背了一遍。
她说:“每星期用华语唱校歌,用华语背诵学校誓约,越唱越念,让我越觉得华文棒、华文美。这样的环境太重要了,我对华文华语这么有兴趣,全靠学校帮忙,从小打好坚实基础。德明政府中学继续给我在浓郁的华文环境学习。学校有很多中国同学,我和他们交流无间。”
这次她以“变调茉莉花”,用流行歌曲、民歌和上海话唱出观众耳熟能详的《茉莉花》,备受全场瞩目。
她说:“这次到中国参加比赛,让我感觉华文非常重要。我看到世界有这么多国家的年轻人在学华文,水平这么高,益发让我认识到华文和英文是有相同的重要性。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从小学习华文,用最纯正的语音来掌握华语。”
曾经参加电视剧《蓝色仙人掌》演出的文慧如(14岁),是圣公会中学中三生。她精彩的演讲“华语美”,还有自弹自唱改编孙燕姿名曲,为她赢得全场只有三个名额的一等奖。
从小她在父母的鼓励与影响下,对华文产生浓厚兴趣,感受华文美。掌握华文让她在中一赢得参加电视剧《蓝色仙人掌》的演出机会。她本以为这是个让她大大展示流利华语的时刻,读了剧本,才惊觉所饰演的竟然是一个失去语言能力的哑巴豆豆,让她很沮丧,感觉英雄无用武之地。
后来,她知道错了,而且大错特错了。在真正投入拍摄时,她发现哑巴的戏比有台词的戏更有挑战,她的华文能力,帮助她把剧本读得更透彻,更好地拿捏剧情。
她说:“我的演讲,讲的就是当日我参加《蓝色仙人掌》演出做哑巴的独特感受,也许很新鲜,为我赢了不少分。”
在励仁高中读高二的陈嘉羚(18岁),从小就跟父亲去联络所学“太极功夫扇”,没想到这次竟然能在中国比赛中秀了一番。
演讲时,她先唱杜南发创作的歌曲《传灯》,从《传灯》在新加坡已成绝响,却在马来西亚传诵,来传达年轻人必须肩负传承文化,薪火代代相传的使命。
她说:“我真希望这次我那群不重视华文的同学也能跟我同去中国,亲眼看看金发碧眼的洋人,甚至非洲人也能字正腔圆讲华语的景观。我对他们仍然不重视华文,不愿意上华文课,不了解华文的重要性,感到非常遗憾。正因为他们不重视华文,我更感觉自己未来的机会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