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9

留学中国将掀新热潮

(《联合早报》,社论,15/01/2009)

公共服务委员会(Public Service Commission,简称PSC)去年11月设立了一项到中国顶尖大学留学的奖学金。当局透露,这项奖学金推出两个月以来,至今已接获了30人的申请。PSC秘书处更指出,尽管当前经济不景气,政府并不打算对所发出的奖学金数目设限。换句话说,政府鼓励本地更多优秀生到中国留学,多多益善。

这应该是PSC在1961年开始颁发政府奖学金以来,本地学子对于到中国留学的奖学金反应最为踊跃的一次。这从初步的热烈反应来看,PSC中国奖学金很可能将会推动一股留学中国的热潮。

这个过去未曾有过的好现象,显然与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经济出现欣欣向荣,国力蒸蒸日上的势头有关。这也说明,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已经认识到中国的崛起,也改变了对中国的观念与看法,否则,留华奖学金就不会如此“抢手”。

PSC设立奖学金将近半个世纪,最早期的热门留学地点是澳洲,接下来新加坡人的条件提升,英国和美国就成为留学的上选了。与此同时,由于欧美的顶尖大学纷纷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奖学金配套,而本地生自费留学的能力也逐步提高,这给政府奖学金的召唤带来了竞争和挑战。

无论如何,PSC向来是“精英”奖学金大受欢迎,而这轮颁发的“精华”奖学金也得到热烈反应,显示了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政治人文局面的改变等等趋势。PSC在奖学金申请通告中强调,到中国留学的奖学金得主,日后也有机会到世界任何一所大学进修硕士学位。这是一种前途的保证,告诉申请者,好好把握机会,一定能够学贯中西。

留华奖学金,毕业后服务契约为期五年。本星期六(17日)上午九时,PSC将在公共服务学院(Civil Service College)礼堂举行讲座,为公众提供奖学金详情。

从国家层面来说,培养一批“学贯中西”的人员担当高层公职,的确是一项当务之急。2007年11月,内阁资政李光耀和正在新加坡访问的中国总理温家宝一起,共同出席了加强新中交流的建构“通商中国”的启动典礼,并且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目前,新中两国不只商机处处,在资源、环保、工程、管理、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关系也密切频繁。

近年来,教育部对各所学校华文华语的传习,采取了“松动”的政策。两年前,初级学院开始推出“中国通识”的新课程,涵盖 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各个范畴,让学生能深入探讨现代中国新貌,都是一些新气象。不过,我国新生代到中国留学,增加对中国的认识,仍是有所必要的。据2005年的统计,到新加坡来求学的中国留学生约有3万人,到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有五六千人,而同年获政府奖学金到中国留学的新加坡学生,只有14人。

显然,新加坡人到中国留学是否能成为热潮,同时代背景也很有关系。本报昨天刊登了对两名曾经领取政府奖学金到北大留学的“过来人”的访问特写,其中,目前在新加坡驻中国大使馆担任一等秘书的王宗翰(31岁),忆述1996年初到北京时,宿舍比兵营还要简陋。当时,大学里面也找不到先他而来的新加坡学长。

但是王宗翰认为,把握那样的时机很重要。因为到中国留学,让他近距离观察中国,了解中国,即使毕业离开了也能紧扣中国起伏发展的脉搏。他认为,今天的北京同世界任何一个国际化都市并无两样。

此外,他与另一名“北大人”王学慧都异口同声,指出那些认为留华学生回国后遭受冷遇的说法是“无稽之谈”。事实上,新加坡的公务员晋升制度是“能者居之”,一个在新加坡打好基础的“双文化人”,到中国留学熟悉当地的人情事态,毕业后到相关的部门供职,那是如鱼得水。两名过来人如今在事业上的一帆风顺,的确为PSC的中国奖学金打响了品牌,相信这项奖学金将会越来越受欢 迎,并为我国造就越来越多国家所需的“精华”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