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现在,爆米花,17/06/2009)
【德明政府中学通讯员】陆思婷
【立化中学摄影】陈斯珊
由德明政府中学主办的“2009双文化学习营”,让学生们了解当代中国的国情、社会及人文,进而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同时让四校学生互相认识,分享生活经验及思想理念。
6月2日,由德明政府中学主办,华侨中学、南洋女子中学、立化中学参加的四校“2009双文化学习营”,在新加坡体育学校拉开了序幕。
一年一度双文化学习营的目标是让学生们了解当代中国的国情、社会及人文,进而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同时让四校学生互相认识,分享生活经验及思想理念。
德明政府中学黄子方老师致开幕词后,学习营便进入了正式程序: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傅朗先生(美籍)主题演讲“ 网络中国”、早报记者陈能端专题演讲“新汇点——游走伦敦与北京”、Asian Film Archive公司代表专题演讲“电影鉴赏与交流”、漫画《怕输先生》作者刘夏宗先生专题演讲“When Comics Meet Manga”,以及一系列小组活动和游戏。
组织活动的挑战
这项专为四校中三学生们所举办的三天两夜大型活动,向来都由各校轮流主办。为了让学生们得到锻炼机会,会从四校几百名候选的中四学生中挑选出36名学生组成工作组,担任活动的执委和组长,负责全部活动的筹备和开展。
今年由德明政府中学主办,面对三百多人三天两夜的露营活动,对于这些第一次接触组织工作的中四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挑战。早在一个月前,工作组的筹备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分组讨论活动的程序与安排,撰写各类游戏和活动的建议书,设计营服,制作及购买道具,安排三餐、茶点、查房、安全等问题。原本素不相识的工作组成员们为了同一个目标,多少个日日夜夜,不休 不眠,三餐不定,四处奔波。
文娱晚会的高潮
当嘉宾们激情地演讲,当中三学生津津有味地欣赏电影,当晚上学生们互动地游戏的时候,工作组成员们都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一丝不苟地忙碌着,一切工作都进行得井井有条。
特别是工作组绞尽脑汁筹备最久的文娱晚会,把学习营带向了高潮,各个学校都进行了表演,过后,三百多位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手牵手绕着场地奔跑,场面非常壮观。
文化营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当营员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后,36位工作组成员也互相拍照留念,记录下他们的友谊。对工作组来说,今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双文化学习营,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动,它不仅让他们体会到了幕后工作的辛苦,也让他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同时也享受到了合作与成功的快乐,因为他们本着“中西合并,与伴同行”的精神,接受了挑战。
工作组成员陆畅(华侨中学)说:"双文化学习营的讲座激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们小组里有些原本害羞、不愿说话的组员也开始积极地发言,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与此同时,也让作为组长的我在和组员的接触中,增加了自信,增强了责任心,提高了工作主动性,学会了踏出主动与他人沟通的第一步。
中三营员蔡镇诗(德明政府中学)十分喜欢电影分享讲座,她说:“我以前看电影总是看过且过,从来没有与朋友分享对电影的感受,这次这么多人一起分享,让我学会了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电影里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
“我们是BSP,我们是双语人才,我们学贯中西,我们天下无敌。”就让我们用这个“2009双文化学习营”口号,展望明年的双文化学习营!
DHS华文部布告栏
17.6.09
13.6.09
好校长
(潘星华,《联合早报》,现在,四方八面,13/06/2009)
【小依集】
小依:
做新闻记者跑教育线超过20年,和我工作最密切的是各校校长,从小学到大学,不少,已经成了好朋友。
华人常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西方人又说:“要橙和橙比,苹果和苹果比,不能橙和苹果比。”做新加坡人最好,东西文化交融兼备;做记者更好,有无数人可以比,有无数校长可以比。而且,因为长期在教育线,“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可以有很长的时间去看一位校长,凡我认为是好校长的,一般不会看走眼。因为,他们是经过无数比较后,而且是同类比较,被证明是最好的。
去年在“华校校史联合展”的活动“校长论坛”上面演讲的五位校长:圣尼各拉女校前校长李宝丝、华侨中学前校长杜辉生、南洋初级学院院长郭毓川、道南学校校长陈俊敬、德明政府中学校长孙振炜,都在我的校长名单,名列前茅。
过去几天,我在为八方文化创作室把五位校长在校长论坛上的讲话,结为一本名为《华校发展的回顾与前瞻》的书,做文字润饰和校对工作。他们的讲话,让优秀校长的身影,再一次跳到我的眼前。
其中,杜辉生校长与孙振炜校长的“交锋”,尤其令我难忘。
杜辉生是率领华侨中学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风雨飘摇到九十年代能与莱佛士书院平起平坐的英雄。他对一代华校生把自己不如意的日子,归咎于华文的态度,不敢苟同。他说:“我们要感恩。如果今天办得火火红红的特选学校,没有当年那个局势,那样的处境,如果一切都是一帆风顺的话,我们没有今天。”他因此对华中的未来有所期待。他公开要求德明政府中学的孙振炜校长“加把劲”,给华中一点压力,“让华中不断提升,创造双赢的局面”。
孙振炜虽然年轻(38岁),面对前辈(70岁)的挑战,极有技巧。
他说:"北京奥运会前,我去中国,看到一个很大的广告牌。画面是一个非洲籍的短跑选手,上面写着英文标语。我对这个广告标语为什么用英文写,感到奇怪。在中国看到的英文广告,通常错别字蛮多,但是那个没有。那个广告标语说‘The person to beat is not the one in front but the one inside. ’ 要超越的人不在前面,而是在里面。这正是德明办学的理念。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超越华中,那是我们努力的结果,但不是我们努力的目的。”
社会景象,经常让孙振炜感觉“在繁华中感到空虚,在朴实中觉得幸福”。他说:“身为德明校长,我认为学校不需要越办越大,越办越堂皇,可是必须越办越好,越办越温馨,越办越像一个家。”
他用这样的话,回应杜辉生的期待。什么是好校长?这就是!
【小依集】
小依:
做新闻记者跑教育线超过20年,和我工作最密切的是各校校长,从小学到大学,不少,已经成了好朋友。
华人常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西方人又说:“要橙和橙比,苹果和苹果比,不能橙和苹果比。”做新加坡人最好,东西文化交融兼备;做记者更好,有无数人可以比,有无数校长可以比。而且,因为长期在教育线,“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可以有很长的时间去看一位校长,凡我认为是好校长的,一般不会看走眼。因为,他们是经过无数比较后,而且是同类比较,被证明是最好的。
去年在“华校校史联合展”的活动“校长论坛”上面演讲的五位校长:圣尼各拉女校前校长李宝丝、华侨中学前校长杜辉生、南洋初级学院院长郭毓川、道南学校校长陈俊敬、德明政府中学校长孙振炜,都在我的校长名单,名列前茅。
过去几天,我在为八方文化创作室把五位校长在校长论坛上的讲话,结为一本名为《华校发展的回顾与前瞻》的书,做文字润饰和校对工作。他们的讲话,让优秀校长的身影,再一次跳到我的眼前。
其中,杜辉生校长与孙振炜校长的“交锋”,尤其令我难忘。
杜辉生是率领华侨中学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风雨飘摇到九十年代能与莱佛士书院平起平坐的英雄。他对一代华校生把自己不如意的日子,归咎于华文的态度,不敢苟同。他说:“我们要感恩。如果今天办得火火红红的特选学校,没有当年那个局势,那样的处境,如果一切都是一帆风顺的话,我们没有今天。”他因此对华中的未来有所期待。他公开要求德明政府中学的孙振炜校长“加把劲”,给华中一点压力,“让华中不断提升,创造双赢的局面”。
孙振炜虽然年轻(38岁),面对前辈(70岁)的挑战,极有技巧。
他说:"北京奥运会前,我去中国,看到一个很大的广告牌。画面是一个非洲籍的短跑选手,上面写着英文标语。我对这个广告标语为什么用英文写,感到奇怪。在中国看到的英文广告,通常错别字蛮多,但是那个没有。那个广告标语说‘The person to beat is not the one in front but the one inside. ’ 要超越的人不在前面,而是在里面。这正是德明办学的理念。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超越华中,那是我们努力的结果,但不是我们努力的目的。”
社会景象,经常让孙振炜感觉“在繁华中感到空虚,在朴实中觉得幸福”。他说:“身为德明校长,我认为学校不需要越办越大,越办越堂皇,可是必须越办越好,越办越温馨,越办越像一个家。”
他用这样的话,回应杜辉生的期待。什么是好校长?这就是!
5.6.09
德明政府中学包办 全国中学相声赛冠亚军
(《联合早报》,05/06/2009)
由国家初级学院和《联合早报》联办的第24届全国中学相声比赛,上月30日在新达城新加坡会议与博览中心结束。
德明政府中学的张彻与房博识配合明年将在我国举行的青年奥运,以《青奥义工》为主题,夺得冠军。
亚军也由来自德明政府中学黄泊宁与黄俊雄获得,题目为《找搭档》;季军归南华中学程超一与钱卿逸的《七月歌手》,殿军则由华侨中学单路、陈天意、王启宇、何槿阳的《如此师徒》所有。
来自平仪中学的刘博方摘取了最佳逗哏奖,亚军队伍的黄俊雄也捧走最佳捧哏奖。
碧山—大巴窑集选区议员及全国职工总会助理秘书长杨莉明为颁奖嘉宾。
主办单位希望国人继续支持这项传统表演艺术,使它发扬光大 。
由国家初级学院和《联合早报》联办的第24届全国中学相声比赛,上月30日在新达城新加坡会议与博览中心结束。
德明政府中学的张彻与房博识配合明年将在我国举行的青年奥运,以《青奥义工》为主题,夺得冠军。
亚军也由来自德明政府中学黄泊宁与黄俊雄获得,题目为《找搭档》;季军归南华中学程超一与钱卿逸的《七月歌手》,殿军则由华侨中学单路、陈天意、王启宇、何槿阳的《如此师徒》所有。
来自平仪中学的刘博方摘取了最佳逗哏奖,亚军队伍的黄俊雄也捧走最佳捧哏奖。
碧山—大巴窑集选区议员及全国职工总会助理秘书长杨莉明为颁奖嘉宾。
主办单位希望国人继续支持这项传统表演艺术,使它发扬光大 。
1.6.09
杨莉明下月接任通商中国总裁
(谢燕燕,《联合早报》,01/06/2009)
杨莉明目前是通商中国董事之一,她形容通商中国下来的愿景是“软件的提升”,也就是从双语走向双文化。
通商中国新总裁人选已敲定。碧山—大巴窑集选区议员、职总助理秘书长杨莉明,将从7月1日起,接替陈振泉出任通商中国新总裁一职。
即将出任新闻、通讯及艺术部兼贸工部政务次长的陈振泉,卸下总裁职位后将担任通商中国董事会成员之一。
通商中国在2007年11月19日由内阁资政李光耀和中国总理温家宝共同启动,宗旨是建立一个以华文华语为交流媒介语的平台,造就一批双语双文化人才。
目前担任通商中国董事之一的杨莉明,很清楚通商中国下来的愿景,并把它形容为“软件的提升”,也就是从双语走向双文化。
杨莉明上星期六受访时,以最初的Motorola手机和今日的iPhone,形象化地做了比喻。她说,最初的手机能让A小姐和B先生沟通,而iPhone同样有电话功能,但内容更丰富,涵盖了各种功能,因此更吸引人。
在出任通商中国总裁职位后,杨莉明将继续保留在全国职工总会的职位。她表示在当前经济情况下,她的首要任务依然是帮助工友渡过经济难关。
不过她表示,通商中国的任务也很重要,因为双语政策曾给新加坡人带来很大优势,但这方面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要保有优势,国人必须从掌握双语提升到掌握双文化。
杨莉明解释说,目前全球有4000万名非华人在学中文,中国汉语办公室估计,到了2010年,学中文的外国人将增加到1亿人。
专门帮助外国设立孔子学院的汉语办公室,目前已在中国以外成立了256所孔子学院,估计到了2010年,这类学院数量将增加到500所,而首10所孔子学院,是在2005年才成立的,其发展速度之快 可想而知。
杨莉明指出,除了外国人迎头赶上学华语外,中国人也正积极学英语,目前有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约3亿人)在学英语,当中1亿 人是大学、中学和小学生。专家估计,不出几年时间,中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全球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口总数。
杨莉明说,基于这样的大趋势,新加坡人的双语能力目前虽还有一点优势,未来要继续保有优势,单靠双语是不够的,必须提升到双文化水平,才能巩固新加坡作为全球商业枢纽的地位。
要从双语提升到双文化,首先是塑造一个能让国人对中文产生浓厚兴趣,并能持续使用华语的环境,还要一个能加深对中国认识的平台。
杨莉明指出,我们所面对的挑战是国人每天都被英语包围,要鼓励大家使用华语,不能以传教方式进行,必须想出有效而又具吸引力的办法来。要推动双文化须与各团体合作,她也认识到要推动双文化,不能单凭一己力量,必须和本地的 商业、文化和社区团体合作,形成伙伴关系,目的是协助国人从环球宏观角度,深入认识和了解中国。
她希望新加坡所培养的双文化人才,既能谈莎士比亚,又能谈曹雪芹,既熟悉中国文学,又能从外国文学的视窗,看待中国文学,并能在文化、商业等领域,体现双文化的厚度。
杨莉明与中国文化的接触,可从她15岁随祖母、母亲和婶婶们一起游中国开始。那是1983年的事,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她记得第一次走进紫禁城,立刻被宏伟与庄严气氛所震撼。那一天,紫禁城只有他们这个外国团,她几乎可以想象太监在皇宫禁地战战兢兢的走动着。
中学就读于德明政府中学,对她学习华文起了很大的影响,让她在英国念完硕士学位后,决定以背包旅行方式,从东欧进入莫斯科,再乘西伯利亚列车进入中国。那是她第二次到中国旅行,她发现,九年时间,中国变化非常巨大。在经济发展局工作时,她曾在1996年被派到苏州工业园区工作两年,这段工作经历,再次丰富了她对中国的认识。
杨莉明目前是通商中国董事之一,她形容通商中国下来的愿景是“软件的提升”,也就是从双语走向双文化。
通商中国新总裁人选已敲定。碧山—大巴窑集选区议员、职总助理秘书长杨莉明,将从7月1日起,接替陈振泉出任通商中国新总裁一职。
即将出任新闻、通讯及艺术部兼贸工部政务次长的陈振泉,卸下总裁职位后将担任通商中国董事会成员之一。
通商中国在2007年11月19日由内阁资政李光耀和中国总理温家宝共同启动,宗旨是建立一个以华文华语为交流媒介语的平台,造就一批双语双文化人才。
目前担任通商中国董事之一的杨莉明,很清楚通商中国下来的愿景,并把它形容为“软件的提升”,也就是从双语走向双文化。
杨莉明上星期六受访时,以最初的Motorola手机和今日的iPhone,形象化地做了比喻。她说,最初的手机能让A小姐和B先生沟通,而iPhone同样有电话功能,但内容更丰富,涵盖了各种功能,因此更吸引人。
在出任通商中国总裁职位后,杨莉明将继续保留在全国职工总会的职位。她表示在当前经济情况下,她的首要任务依然是帮助工友渡过经济难关。
不过她表示,通商中国的任务也很重要,因为双语政策曾给新加坡人带来很大优势,但这方面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要保有优势,国人必须从掌握双语提升到掌握双文化。
杨莉明解释说,目前全球有4000万名非华人在学中文,中国汉语办公室估计,到了2010年,学中文的外国人将增加到1亿人。
专门帮助外国设立孔子学院的汉语办公室,目前已在中国以外成立了256所孔子学院,估计到了2010年,这类学院数量将增加到500所,而首10所孔子学院,是在2005年才成立的,其发展速度之快 可想而知。
杨莉明指出,除了外国人迎头赶上学华语外,中国人也正积极学英语,目前有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约3亿人)在学英语,当中1亿 人是大学、中学和小学生。专家估计,不出几年时间,中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全球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口总数。
杨莉明说,基于这样的大趋势,新加坡人的双语能力目前虽还有一点优势,未来要继续保有优势,单靠双语是不够的,必须提升到双文化水平,才能巩固新加坡作为全球商业枢纽的地位。
要从双语提升到双文化,首先是塑造一个能让国人对中文产生浓厚兴趣,并能持续使用华语的环境,还要一个能加深对中国认识的平台。
杨莉明指出,我们所面对的挑战是国人每天都被英语包围,要鼓励大家使用华语,不能以传教方式进行,必须想出有效而又具吸引力的办法来。要推动双文化须与各团体合作,她也认识到要推动双文化,不能单凭一己力量,必须和本地的 商业、文化和社区团体合作,形成伙伴关系,目的是协助国人从环球宏观角度,深入认识和了解中国。
她希望新加坡所培养的双文化人才,既能谈莎士比亚,又能谈曹雪芹,既熟悉中国文学,又能从外国文学的视窗,看待中国文学,并能在文化、商业等领域,体现双文化的厚度。
杨莉明与中国文化的接触,可从她15岁随祖母、母亲和婶婶们一起游中国开始。那是1983年的事,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她记得第一次走进紫禁城,立刻被宏伟与庄严气氛所震撼。那一天,紫禁城只有他们这个外国团,她几乎可以想象太监在皇宫禁地战战兢兢的走动着。
中学就读于德明政府中学,对她学习华文起了很大的影响,让她在英国念完硕士学位后,决定以背包旅行方式,从东欧进入莫斯科,再乘西伯利亚列车进入中国。那是她第二次到中国旅行,她发现,九年时间,中国变化非常巨大。在经济发展局工作时,她曾在1996年被派到苏州工业园区工作两年,这段工作经历,再次丰富了她对中国的认识。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