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07

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双文化学生赴华进行浸濡教育

(郑伊绫,《联合早报》,2007/07/10)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2007年六月的学校假期,当多数高中一年级学生都在为应付年中考试而埋头苦读时,德明政府中学的26名双文化课程学生却到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上课,成为到那里浸濡的第一批本地高中生。

在人大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的协调下,18名教授、讲师受邀以德明的课程要求,以及根据学生的年龄与程度备课。值得一提的是,每名教授都负责讲12至18小时的课,所以与学生的互动是有连续性的。

这批参加浸濡的学生透露,跟他们上次到南京当地高中班旁听相比,这次到人大上正课的压力比较大,还好在本地学习“中国通识”课所取得的知识,使他们很快就适应了上课的形式。

通过如“经济改革与发展”这些和中国通识息息相关的课程,学生领悟到如何从中国的立场看世界,更“全面、客观了解”现代中国面貌,毕竟新加坡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所以要结合新鲜的观点,才能让思维取得平衡。

此外,学生还必须根据中国通识的四大范畴,即社会与文化、统治与权力、发展与挑战,以及中国与世界,自拟题目,在浸濡期间完成论文,作为学习的总结。

教授:学生水平好得出乎意料

据德明政府中学中国通识老师王燕春透露,人大的教授对德明学生的评价都颇高,除了认为他们在运用术语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之外,教授对他们语文水平和学习能力之好,感到“出乎意料”。

以培养双文化精英为出发点,双文化直通车学生必须在中三至高二之间到东、西方国家浸濡半年;而德明的首批双文化课程学生日前已先后到旧金山、洛杉机,南京和苏州。

到了中国两趟,德明学生这次更懂得观察周围的环境,如流动人口等,看政策怎样影响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也发现中国人一般都对国情了如指掌,对任何课题都很有主见。可惜的是,他们因为还未完全掌握中国的局势,他们在那里只有听,而没有参与讨论的机会。

针对这点,参与浸濡课程学生曾歆颖告诉记者:“对中国国情有所了解确实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日后我们才能很好地和他们交流。”

德明政府中学双文化课程院系主任王俊义指出,虽短短一个月的浸濡课程无法提供学生百分百的大学生活体验,但人大的高度配合,无论是在为学生办学生证及图书证方面,或在规划课程方面,都已让学生非常贴近地感受当当地本科生的滋味、了解当地大学的文化。况且,人大的社会科学系非常优秀,这一切实地考察经验都有助于让学生决定将来是否会到中国升学。

此外,他认为这样的交流有助于加强中新教育关系。的确,在浸濡课程结业仪式上,人大副校长冯俊甚至还做了招生简介,欢迎这些学生前往人大深造。

考虑到中国念大学

好几位学生都坦言,相当喜欢当地文化,觉得融入其中一点也没问题,所以会考虑到中国念大学。

亲自带队的德明政府中学副校长黄文杰受访时说:“这次的浸濡可说是给学生开阔了眼界,让他们在教授指导下,更切实、更全面地了解、掌握现代中国。”

他希望德明的学生将来除了能继续到人大学习中国通识方面的知识,也有机会体验用华文进行其他领域,如数理科目的课程或学术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驾驭能力。

这些双文化课程学生今年年底也将赴上海复旦大学一个月,进行类似浸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