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研讨会”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研讨会”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5.7.09

《中国通识》研讨会

  • 主 题:中美关系
  • 主讲人:杜平(《联合早报》评论员)
  • 日 期:2009年8月1日
  • 时 间:0830—1200
  • 地 点:学校大讲堂(auditorium)

15.4.09

第三届双文化课程研讨会 放眼中国与世界 学生论文分享

(苏致樑、刘雪珺、余婷,《联合早报》,现在,爆米花,15/04/2009)

第二代中国新移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有多高?新加坡人在中国的就业机会与前景目前有多乐观? 

2009年第三届双文化课程研讨会,于3月19日和21日在立化中学举办。两天的活动包括"中国通识"讲座以及学生论文的分享与评论。 

四所参与学校:德明政府中学、华侨中学、南洋女中和立化中学的学生们一共呈交了40篇论文。论文都是由学校直通车课程的高中部学生所撰写。立化中学也在今年首次参与研讨会。 

今年作品被封为“校内最佳论文”的学生分别是来自立化中学的林怡慧、南洋女中的卓佩萤与郑艳欣、德明中学的古桂菊,以及华侨中学的谢清韵与娄宇翔。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中国通识”讲座,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海滨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主讲的课题是“中国与世界”——以中国与国际的关系演变为中心,为大家分析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讲座当日吸引了众多中学和初级学院的师生到场聆听。 

交流时间,学生们也踊跃地发问。针对每个问题,讲员都侃侃而谈,从容且充分的回答。

半天的讲座,在场的师生都获益不浅,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都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学生怎么说?

研讨会让我们了解优秀论文的定义,对我们今年必须完成的研习论文非常有帮助。而好的题目就是成功的一半。——林志蒝(华侨中四)  

自己本身想更了解中国,而老师们也常鼓励他们多阅读有关书籍。所有双文化奖学金的四年级学生得主都要在今年呈交一篇专题论文。老师会在学生选题之前先叫他们集思广益,想想他们要在哪一方面对中国有进一步的认识。——余某(立化,中四,双文化课程)

新加坡从2005年开始推展双文化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对中西方语言、文化有较深较广的认识。随后而来的便是“中国通识”的一项初级学院新课程。据了解,所有选修双文化课程的优秀新加坡学生都能申请双文化奖学金。奖学金得主必须修读四年的双文化课程,即中三到高二,也将获得每年$1000的津贴,加上到中国或台湾六个月,和到西方国家两个星期浸濡的费用资助,以及四年免交学费。

28.5.08

走进多变的媒体世界

(《联合早报》,现在,爆米花,28/05/2008)

【德明政府中学(高中部)通讯员】曾歆颖、郑诗苓

16所初级学院的近300名师生,4月19日上午在德明政府中学济济一堂,参加了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德明政府中学联办的《时代的脉搏、都市的指南—媒体传承与变迁》研讨会。

研讨会邀请了4名资深的专业人士与同学们分享心得。本地知名电视新闻主播黄秀玲与同学分享了新闻制作背后的一些趣事;《联合早报》高级执行编辑吴新迪分享了在新媒体带来的冲击下,报纸所面对的挑战;特级华文教师林季华与同学们分享报刊在华文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并选用了同学们熟悉的《大拇指》、《星期5周报》等学生报,说明报刊对教学的积极辅助作用;国大中文系的德国学者傅朗博士探讨了中国的《冰点》报刊为何会一度被封杀,让同学们从中了解到新闻的平衡点不易找到,更加感受到新闻角度的敏感性。

在主讲人生动的带领下,同学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多变且复杂的媒体世界,不仅认识到媒体的力量,更了解到新闻工作者所面对的艰巨挑战,也学习如何看待媒体报道的角度,以及在新媒体浪潮中怎样不迷失自己。

23.4.08

德明政府中学首届中国通识研讨会 从中国流行文化窥探神州

(《联合早报》,现在,爆米花,23/04/2008)

【德明政府中学(高中部)通讯员】曾歆穎

你知道吗?蛤蟆镜和喇叭裤竟然是标榜着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的流行文化。4月5日,德明政府中学举办了首届中国通识研讨会,邀请《联合早报》编辑组副主任周兆呈博士,为修读中国通识的高二生讲解如何从流行文化解读中国社会权力的重组。

从流行文化看中国社会,还是许多同学的第一次。蔡安婷同学说:“流行文化其实能够影响和反映出一代人的共同记忆,所以从这一个角度看待中国社会是非常新鲜、有趣的。”

除了周博士的讲解以外,同学们也对他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所讨论的问题包括:80年代的中国流行文化,有什么样的社会特点,并且尝试从中国目前对外软力量的影响力看出中国流行文化正处于什么样的阶段等。同学们在一番激烈的小组讨论以后发表各自的看法。除了80年代的中国流行文化,周博士也进一步探讨了90年代之后的流行文化。

能够从大家所熟悉的流行文化看出中国社会的变迁,不仅是从一个新的视角看待一个严肃的课题,更能从中让同学们领悟到,即使是通俗的流行文化,也能够反映出一个社会的变迁,讲述一代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