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联合早报》,06/09/2007)
最近教育部宣布特别课程与快捷课程将在明年合并的消息后,引起人们热烈的讨论特选中学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华文教学的情况,态度的认真和积极是令人鼓舞的。
特别课程的对象是小六离校会考成绩最优秀的10%,并选择在中学修读高级母语(也就是高级华文、马来文或淡米尔文)的学生。
其实他们不一定是特选中学的学生。目前,在特选学校的华族特别课程学生有58%,而在非特选学校的有42%。虽然非特选学校的华族特别课程学生人数从2000年的5700人增加到2006年的7100人,这对特选学校的特别课程学生人数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近几年来,特选学校的华族特别课程学生依旧保持在1万名左右 。
我们的社会结构和学生家庭用语随着时间已经改变了。今日的华文教育,在华文教学及保留华族文化这两方面都面对一定的挑战。
为此,教育部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经验和能力,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让更多华族学生乐于学习华文,喜欢华族文化。无论是特选学校,或是非特选学校,我们都要鼓励有能力的学生选读更高程度的华文,以确保更多学生能把华文掌握得更好。
正因如此,学习高级华文的中学生从2000年的1万8000人,增加到今年的3万1000人(增幅为67%)。开办高级华文班的中学也从2000 年的32所,增加到今年的76所。
与此同时,在特选中学选读高级华文的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加,从2000年的1万零53人,今年又增加到1万3264人。
特选中学和非特选中学都有越来越多学生有兴趣选读高级华文,是可喜的现象,是一件好事。特选中学接下来应该精益求精,创造新的突破,为学生推出更别具特色的华文学习和文化传承项目。
特选学校在维护华文教学及传承华族文化和价值观方面,一直以来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正如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演讲中所强调的,在我国迈向全球化都会的目标以及中国迅速崛起之际,特选学校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特选学校所提供的特色教育以及整体的学习经验,除了让学生在优良的环境中学习高级华文,也在各项活动中有意识地融入华族文化 。
特选学校的校训都凸现了它们传统的文化价值思想。例如华中的“自强不息”、南中的“勤慎端朴”、公教的“亲爱忠诚,敬业乐群”等等,都着重建立学生的良好品格。
虽然许多非特选学校的校训也传达了修身的观念,但特选学校独有的人文环境和华校传统,将更能让学生把握华族文化的精髓,并将之发扬光大。
德明也将提供华文语特课程
我们仍须努力培养更多华文专才,无论是特选学校或非特选学校的学生,都须加强学生对于华族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因此,无论是通过深化课程与课外辅助活动,或是举办到中国的交流和浸濡活动,教育部将支持特选学校加强学习项目,例如帮助特选学校扩大利于学习华文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华文与华族文化的机会。
教育部将与有意参与计划的特选小学讨论,如何帮助它们增加学生接触华文华语的课时,为它们提供所需的资源,让它们的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能有系统的以华文学习一些非考试科目,例如美术、音乐、体育,甚至是社会科学。
除此之外,我们还致力于培养一批双文化精英。为此我们开办了双文化课程和华文语文特选课程。2005年双文化课程已在四所特选学校开始推行。
至今,选读的学生将近1000名,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学生选读这门课程。另一方面,华文语文特选课程自1990年推行以来,已成功栽培出一批精通双语的学生;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更获颁海外奖学金到中国 顶尖大学深造。
目前,共有四所初级学院开办华文语文特选课程。在此,我很高兴地向大家宣布:德明政府中学将成为第五所开办语文特选课程的学校。换句话说,德明政府中学将从2008年起,同时开办双文化课程和华文语文特选课程。
实施课程时学校将面对挑战
为了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华文的兴趣,教育部也意识到必须让学校在课程管理上更加灵活,以便使学校能够发展出具有特色的课程,吸引学生更积极地去学习华文。
随着新的小学华文课程于今年启用,所有小学在一、二年级全面实施单元模式。单元模式当中有一个课程空间,允许学校设计“校本课程”。
这个是一重要的概念,让教师们根据各校的特殊条件与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有针对性的教材设计,生动丰富的教学法和教学活动,能更好地照顾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对学习华文的兴趣。
现在许多学校里开展丰富有趣的阅读活动、学生参与表演艺术和制作广播节目、教师设计中华文学与文化的内容,这些都是一些校本课程的成功例子。
校本课程的实施改变了以往教师的角色,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地履行教育政策,而是华文课程的积极参与者和设计者。这个新的角色对于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在实施校本课程的时候也会碰到挑战。因此,在此时此地举办以校本课程为主轴的教学研讨会,可以说是正合时宜。
今天的教学研讨会,主办单位邀请了香港和本地的专家学者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跟大家分享他们的研究心得。
研讨会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有22所通过行动研究设计了校本课程的小学,将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跟大家交换意见,互相观摩,一起探讨共同关心的课题。
比如南洋小学就会和大家分享两项研究成果。他们将分享如何通过汉语拼音加强识字,识字后又马上开展阅读,再进而通过全语文教学法让学生喜欢写作。
相信大家一定能从研讨会中得到许多启发,也能更有信心地去克服教学上的各种难题。
DHS华文部布告栏
6.9.07
5.9.07
华文语特课程学校又添一所 德明政府中学明年起开办
(邓智炜,《联合早报》,05/09/2007)
德明政府中学将成为第五所开办华文语文特选课程的学校,从2008年起同时开办双文化课程和华文语文特选课程。
该校明年准备让30至40名直通车课程的学生选修这个华文语文特选课程(简称“语特”),它三年前也为中三到高二的学生开办了双文化课程。
双文化与语特课程
德明政府中学副校长陈文杰受访时说明双文化课程和华文语特课程的差异。他说,两者的目的不同,双文化课程是为了培养通晓中英文化和政治等的学生,语特则是让学生学习更深一层的华文和文学,让他们获得更多写作方面的机会。
陈文杰说,他们学生的华文素质高,但有的学生因不喜欢政治方面的课题而不加入双文化课程,学校为了提供学生更多的选择,因此开办华文语特课程。
学校每年有70到100名学生修读双文化课程,每年约有30名学生获得双文化课程奖学金。
陈文杰预测,明年将有一部分目前参加双文化课程的学生,升上高一后因为想获得语特奖学金或其他理由而转修语特。但是,这些学生仍然修读主要由双文化课程学生选修的“H2(主修)中国通识”课程 ,和语特的“H2华文与文学”课程。因此,他们可说持有双文化和语特的双重身份。
除了享有一般语特学生的待遇,德明政府中学的语特学生还有机会参加培养中文创作人才的“青年作家培育计划”,训练双语和翻译能力的“实习记者计划”和“文史专题作业研究”。学校将与中国和本地大专学府合作推行“文史专题作业研究”,培养学生的文史研究能力。
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颜金勇昨日在“策划、实践与反思:小学华文校本课程研讨会”上致词时宣布了德明政府中学将开办语特的消息。
他指出,政府致力于培养一批双文化精英,为此开办了双文化课程和华文语文特选课程。华文语特课程自1990年推行以来,已成功栽培一批精通双语的学生;他们当中有不少人获颁海外奖学金到中国顶尖大学深造。双文化课程则从2005年开始在四所特选学校推行。至今,选读的学生将近1000名。
颜金勇受访时说,希望更多学生学习双语,同时让学生按照他们的能力,继续提升华文程度。
目前有四所学校开办华文语特课程,即华侨中学、淡马锡初级学院、南洋初级学院和裕廊初级学院。
德明政府中学将成为第五所开办华文语文特选课程的学校,从2008年起同时开办双文化课程和华文语文特选课程。
该校明年准备让30至40名直通车课程的学生选修这个华文语文特选课程(简称“语特”),它三年前也为中三到高二的学生开办了双文化课程。
双文化与语特课程
德明政府中学副校长陈文杰受访时说明双文化课程和华文语特课程的差异。他说,两者的目的不同,双文化课程是为了培养通晓中英文化和政治等的学生,语特则是让学生学习更深一层的华文和文学,让他们获得更多写作方面的机会。
陈文杰说,他们学生的华文素质高,但有的学生因不喜欢政治方面的课题而不加入双文化课程,学校为了提供学生更多的选择,因此开办华文语特课程。
学校每年有70到100名学生修读双文化课程,每年约有30名学生获得双文化课程奖学金。
陈文杰预测,明年将有一部分目前参加双文化课程的学生,升上高一后因为想获得语特奖学金或其他理由而转修语特。但是,这些学生仍然修读主要由双文化课程学生选修的“H2(主修)中国通识”课程 ,和语特的“H2华文与文学”课程。因此,他们可说持有双文化和语特的双重身份。
除了享有一般语特学生的待遇,德明政府中学的语特学生还有机会参加培养中文创作人才的“青年作家培育计划”,训练双语和翻译能力的“实习记者计划”和“文史专题作业研究”。学校将与中国和本地大专学府合作推行“文史专题作业研究”,培养学生的文史研究能力。
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颜金勇昨日在“策划、实践与反思:小学华文校本课程研讨会”上致词时宣布了德明政府中学将开办语特的消息。
他指出,政府致力于培养一批双文化精英,为此开办了双文化课程和华文语文特选课程。华文语特课程自1990年推行以来,已成功栽培一批精通双语的学生;他们当中有不少人获颁海外奖学金到中国顶尖大学深造。双文化课程则从2005年开始在四所特选学校推行。至今,选读的学生将近1000名。
颜金勇受访时说,希望更多学生学习双语,同时让学生按照他们的能力,继续提升华文程度。
目前有四所学校开办华文语特课程,即华侨中学、淡马锡初级学院、南洋初级学院和裕廊初级学院。
4.9.07
德明政府中学 明年起将开办 语文特选课程
(郭倩婷、顾功垒,《联合早报》,04/09/2007)
德明政府中学将成为我国第五所开办语文特选课程的学校,并从明年起同时开办双文化课程和华文语文特选课程。
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颜金勇今早出席在南洋初级学院举办的“小学华文校本课程研讨会”时,宣布以上消息。
目前,本地共有四所初院开办华文语文特选课程,它们分别是华侨中学(高中部)、南洋初院、淡马锡初院和裕廊初院。
华文语文特选课程自1990年推行以来,已成功栽培出一批精通双语的学生,他们当众有不少人更获得海外奖学金到中国顶尖大学深造。
颜金勇表示,四所特选学校从2005年起开始推行双文化课程,至今已有选读学生近1000名。他预计,随着德明政府中学的加入,未来将有更多学生选读这门课程。
设计灵活语言课程让小学生喜欢华文
今早共有来自400多所小学的华文教师参加了研讨会。
颜金勇致词时指出,“校本课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让老师们不再单纯履行教育政策,而是成为参与设计者,根据各校的特殊条件与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针对性的教材设计,让华文教学更生动丰富。
他说,让学生参与表演艺术、制作广播节目等,都是一些“校本课程”的好例子。
德明政府中学将成为我国第五所开办语文特选课程的学校,并从明年起同时开办双文化课程和华文语文特选课程。
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颜金勇今早出席在南洋初级学院举办的“小学华文校本课程研讨会”时,宣布以上消息。
目前,本地共有四所初院开办华文语文特选课程,它们分别是华侨中学(高中部)、南洋初院、淡马锡初院和裕廊初院。
华文语文特选课程自1990年推行以来,已成功栽培出一批精通双语的学生,他们当众有不少人更获得海外奖学金到中国顶尖大学深造。
颜金勇表示,四所特选学校从2005年起开始推行双文化课程,至今已有选读学生近1000名。他预计,随着德明政府中学的加入,未来将有更多学生选读这门课程。
设计灵活语言课程让小学生喜欢华文
今早共有来自400多所小学的华文教师参加了研讨会。
颜金勇致词时指出,“校本课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让老师们不再单纯履行教育政策,而是成为参与设计者,根据各校的特殊条件与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针对性的教材设计,让华文教学更生动丰富。
他说,让学生参与表演艺术、制作广播节目等,都是一些“校本课程”的好例子。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