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07

第一届“汉语桥” 本地学生秀出“中国本领”

(张禹,《联合早报》,现在,爆米花,19/12/2007)

由新加坡华文教师总会、中国汉语水平考试中心(科思达)主办,新加坡立化中学和德明政府中学协办的第一届“汉语桥”世界中小学中文比赛(新加坡赛区)于10月27日,假立化中学举行。

当天的嘉宾,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教育处二等秘书白延雷说,近年来中国发展迅速,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学习华语已成为风靡全球的潮流。他指出,举办“汉语桥”比赛是为新加坡同学展现才华、弘扬中华文化提供舞台,为激发学生学习华语的兴趣,以及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文化风采创造机会。

这次的比赛共有9所学校的学生选手参加。比赛分成小学组、中学组和初级学院组,每组各有三名选手,各进行诗歌朗诵和才艺表演。

经过一个下午的精彩角逐,圣婴(客洛)小学三年级的王海柔以精湛的古筝演奏脱颖而出,获得小学组的冠军荣衔。立化中学的黄诺行,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附属数理中学的黄欣霓则分别获得中学和初级学院组的冠军。

急智是我们的台词 ——即兴剧场频频“登场”

(《联合早报》,现在,爆米花,19/12/2007)

“即兴剧场运动”(Theatre Sports)越来越红,这两个月来的两项学生戏剧活动都同时标上了这个名词。虽说是“即兴”,但这样的表演形式却是可以训练的,且看学生通讯员的介绍。

① 第13届学生创意戏剧营

【德明政府中学通讯员】陆思婷

第13届学生创意戏剧营在11月19日拉开了序幕。来自不同学校的中学生们,在为期6天的戏剧营里,学习Theatre Sports及各种戏剧表演技巧。

Theatre Sports是一种融入了体育竞技元素的即兴剧场戏剧比赛,并由在场观众当场决定两队选手的人物角色、关系、场景等。因此 ,观众并不只能欣赏戏剧表演,他们还能间接地参与演员的演出,使演出增添热闹、刺激的气氛。

这次戏剧营的导师阵容强大,分别来自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戏剧界,个个“身经百战”,排演过不少戏。

导师们各种各样的示范,如“叮”睁大眼、摘帽子、万能品等,让学员们大开眼界。此外,学员们也学习如何写剧本和导戏等。过后,学员们必须用几天来汲取到的知识,分成小组自编自导一部戏。在导师们的辅导下,学员们把剧本排成了小品。

戏剧营的最后一天是呈献表演的日子——有全身包上一层层厕纸的木乃伊、有穿华服、戴皇冠,演出的喜剧《男佣和七个公主》,还有演员们投入得痛哭不已的悲情剧……每一组的创意表演都得到了老师和观众的赞扬,全场掌声连连。

表演完毕,学员们纷纷合影留念,有的还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跳起了营舞。这次“学生创意戏剧营”也在欢快的营舞中画下了句点。

②Theatre Sports劲爆剧场大比拼

【莱初通讯员】李穹野、【淡初通讯员】王思敏

经过了一个星期(12月7日至13日)的戏剧训练营与一轮淘汰赛后,来自本地多所中学与初级学院的5组学生,于本月14日在国家读书馆的戏剧中心为观众呈献了一场劲爆的戏剧大比拼。

戏剧训练营由德明政府中学承办,并邀请澳门戏剧农庄的专业导师李俊杰(34岁)培训学生。

比赛当晚,5组以特别的形象登场,互相挑战对方几个考验机智、紧张刺激的游戏,例如:“劲歌金曲”、“抢帽游戏”、“小声音”、“主人与仆人”、“扮鬼脸”与“倒反剧场”等。

“劲歌金曲”是个有趣的游戏,参赛者必须把自己的台词以歌曲的形式唱出来;“抢帽游戏”则需要两组参赛者在演出一段戏剧表演时,尽力把对方头上戴着的帽子给摘下,十分搞笑;“倒反剧场”更是困难,参赛者在表演一段剧情后,在裁判喊出一声“倒反剧场”的讯号后,必须倒转地把这一段剧情演出来,就连台词也得倒转,真是辛苦极了!

经过一场龙争虎斗后,小组“青春小馒头”获得评判青睐,摘下冠军荣衔,而“不能说的nerdy” 组别,则最得观众喜爱,获“最受欢迎奖”。

参与“劲爆剧场大比拼”的中华中学学生陈勇全(14岁)说:“我本来是挺害羞的,也不善辞令。但是,在演出最后一天,我突破了自己,勇敢地豁出去了。”

中华中学的戴伽屹(13岁)透露,比赛当晚,是她第一次穿裙子在台上表演,令她十分难忘。她说:“李俊杰导师告诉我们,什么人都能成为演员,演员是不分国籍、性别或种族的,这句话,我将牢记在心。”

12.12.07

“三字经”大比拼 即兴剧场运动进入学校

(杨雪慧,《联合早报》,2007-12-11 )


每句台词只限用三个字表达,如何在这样的规则下呈献精彩的演出?本地10所学校的近40名学生就将在来临星期五晚上,在国家图书馆戏剧中心进行“三字经”比赛。

不过,此“三字经”非彼“三字经”,学生并不是要比赛背诵《三字经》,而是通过表演游戏,即兴运用每句只限三个字的台词表演,来个“劲爆剧场大比拼”。

德明政府中学将主办本地首场“劲爆剧场大比拼”公演,推广“即兴剧场运动”(Theatre Sports)。

“三字经”是即兴剧场运动的其中一项表演游戏。在星期五的演出中,对垒的参赛队伍还将分别挑战对手玩多达13种表演游戏,如“抢帽游戏”、“劲歌金曲”等。

在现场的观众赋予两队选手人物角色、人物关系、场景等后,选手便得马上在限定的时间内,表演出符合游戏规则的短剧。

来自澳门的即兴剧场运动注册专业导师李俊杰(34岁)受访时说,即兴剧场运动的表演游戏其实有超过300种。而即兴剧场运动除了考验参赛者的即兴表演技巧外,还考验参赛者的急智、创意与合作精神。”

除了德明政府中学的学生外,其他将参加的学生来自华侨中学、立化中学、莱佛士书院、中华中学、南洋女中、中正总校、南洋初院、维多利亚初院和英华初院。

各校学生将被分配到不同小组,在当晚进行“竞赛”。他们在上星期,已到德明政府中学参加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工作坊,从李俊杰导师身上学习基本的即兴剧场运动技巧与原则。

即兴剧场运动由世界著名戏剧家约翰史东(Keith Johnstone)所创,在美洲、欧洲、澳洲和日本各地十分流行,有定期的表演和赛事,也是爱好剧场的中学生和大学生热衷参与的活动。

澳门戏剧家李俊杰在2001年将它从加拿大引入澳门,成为中文即兴剧场运动的创导人,并在不同华语地区如香港、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推广这项比赛。

德明政府中学双文化课程部门主任王俊义(32岁)说,他是在2005年首次在澳门观赏即兴剧场运动比赛,认为这项活动的潜力非常大。

他说:“这项运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创意,而且让他们学习人生道理,例如如何按照情况表达自己,通过沟通达到双赢的局面等。
“这些技巧都是在社会上工作、做生意时需要用上的,也是本地学生较缺乏的。”

他指出,即兴剧场运动虽然是项比赛,但是气氛轻松,队伍若要胜出,必须与对手合作,呈献精彩的表演,才能获得评审与观众给予高分。

他说:“这与在新加坡青年节争金牌、银牌,或是其他比赛里面争排名的状况很不一样。学生在较劲的同时,又能不论输赢,为对方打气,我们希望学生有这样的气度。”

他也认为,由于是即兴演出,观众不会要求完美的表现,这也给予学生“失败的空间”,帮助他们学习接受失败,重新尝试。

他说:“这也是我们希望传达的教育理念与信息。学校计划明年再次主办这项比赛。”

澳门导师李俊杰在澳门、香港、马来西亚与本地都办过工作坊。比较各地的学生,他认为本地学生较“慢热”,投入活动之前态度较谨慎,会先观察别人怎么做。另一个特色则是在表演时使用多种语言。

他说:“有些学生告诉我他们‘怕输’。不过,他们在投入后都能够很好地发挥创意,懂得在表演时运用他们对周围事物与现象的观察,例如地铁上无人肯让位等。”

学习过即兴剧场运动技巧的学生,都表示获益不浅。

华侨中学高中部与德明政府中学的一些学生也在今年8月飞往澳门,参加了澳门的“劲爆剧场大比拼”。有好些学生因此对即兴剧场运动产生兴趣,在这次的工作坊中担任“助教”,协助其他同学学习即兴剧场运动技巧。

“劲爆剧场大比拼”将在本月14日晚上7时30分,于国家图书馆戏剧中心举行,票价分5元与8元。门票可通过SISTIC购买,网站是http://www.sistic.com.sg/,电话63485555。

剑桥不是只有徐志摩

(徐益芳,《联合早报》,现在,爆米花,12/12/2007)

因为诗人徐志摩,我们对剑桥大学有了浪漫的幻想——河畔的金柳、在水底招摇的青荇、撑篙高歌……毕业自剑桥大学的孙振炜校长带大家走一回昔日母校,看看徐志摩以外的剑桥。   

登场老师:孙振炜(德明政府中学校长)

母校:剑桥大学

风景宜人,如诗如画的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是一个让中国诗人徐志摩魂牵梦萦的地方。曾在德明政府中学当物理老师,目前为该校校长的孙振炜对剑桥也有深厚的情感。

哈利波特式长袍赴宴

孙校长是总统奖学金前得主,他在1990年至1993年在剑桥大学修读机械工程系。剑桥大学实施学院制,校内31所学院享有很大的自治权,他说:“虽然我的学院——圣凯瑟琳学院(St. Catharine's College)规模较小,但大家都认识彼此,感觉很温暖。”

学院定期举行的传统晚宴(Formal Hall)令孙校长至今难忘。晚宴场面就像哈利波特电影里的画面般,学生全穿上黑色长袍在长桌前一起用餐。

孙校长说,除了自己的学院,他们也会买票到不同的学院去体验他们的传统晚宴,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特色,食物不同(但美酒不可少),票价和规矩也不同。因此,一顿晚宴,在品尝美食、美酒之余,还可以体验个别学院的传统文化及剑桥几百年的独特传统。

孙校长对某一次Formal Hall Dinner的体验仍历历在目,当时,他和同伴们必须轮流将一杯红酒喝下:“红酒是盛在类似奖杯的大杯子里,又出奇的多,必须用双手捧着。大家传着喝,虽然有点不卫生,但这样的经历很难忘。”

同学在考试中睡觉

初次出国留学,让孙校长感受到不少文化震荡。例如有同学竟然在考试时睡着了,品学兼优的他对此不禁咋舌。此外,对于超市收银员的亲切问候与攀谈,也让他感受颇深。

孙校长说:“这样一来,等候的时间长了,但这样的服务态度会让你感到舒服。在校园里,陌生人也会主动向你问好。”

孙校长回忆说:“刚抵达剑桥,人生地不熟,幸好剑桥马新协会 (Cambridge University Malaysia and Singapore Association,简称CUMSA)的学兄学姐们都很热心地帮助我们这批新生融入当地生活,例如如何申请证件、办银行户头、购买日常用品和脚踏车等等,所以我们并不会感到茫然,在饮食起居方面也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平日有空时,他也会与其他新加坡同学一起聚餐,下厨烹饪本地美食,一解乡愁。

和牛顿“擦肩而过”

孙校长坦言,到剑桥求学是一段相当快乐的经验。“剑桥的风景的确名不虚传,建筑物散发着迷人的典雅气息。课余时候,我会跟朋友一起去游山玩水,谈人生,享受生活。科学家牛顿曾在这里求学。踏着他曾走过的路,做过的实验,感觉就像与他擦肩而过,虽然隔着几个世纪,但想到牛顿曾经走过这片土地,心里还是会产生很微妙的感觉。”

剑桥的学术气息很浓厚,在他留学期间,看到了不少名人到剑桥演讲,如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和著名天文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能够亲眼见到他们,且有近距离接触,这些都是很难得的经验。

在徐志摩的心中,剑桥就像是“夕阳中的新娘”,而对孙校长而言,剑桥让他在年少时期,深深地体会到追求知识的幸福和当一名学生的快乐。

不曾撑篙,枉为剑桥人

到了剑桥大学,怎能错过在康河(River Cam)上撑船畅游(punting)?Punting 是不用浆的,而是将一根长篙插入河底用力向前推动船身。但是,大家可别被电影中浪漫的撑船画面给骗了,其实,长篙极重,控制船行的方向也绝非易事。不过,沿途的参天古木、 古典建筑等动人景观却绝对“值回票价”。

剑桥知多少?

拥有将近800年历史的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是英国的顶尖大学,今年英国《泰晤士报》2007年全球最佳200所大学排行榜,剑桥排名第二。

剑桥大学成立于1209年,据说,最早是由一批为躲避殴斗而从牛津大学逃离出来的学者建立的。剑桥大学有31所高度自治的学院,负责学生和教职人员的福利及教学安排,也任命自己的研究员或教授,大学本身主要负责考试与学位颁发。最出名的学院为徐志摩的国王学院 (King's College)、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及圣约翰学院(St John's College)。

剑桥大学也出了不少名人,如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教授、科学家牛顿、我国内阁资政李光耀及总理李显龙等。

10.12.07

没有原型的拼图

(叶鹏飞,《联合早报》,中国新闻,10/12/2007)

周末被师弟拉去讲演,谈中国。听众是20多名在高中母校修读“中国通识”课程的学弟妹,由师弟以及几位负责老师组团来中国考察旅行。

到现场时发现听众里有印族学弟,师弟解释说,“中国通识”课程分中文班和英文班,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现代中国新貌,深入了解中国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内容比传统的华文教学侧重语言文学更广。

于是,大家开始在北京的冬夜里用英语讨论起当代中国。

“中国通识”课程的设立当然与中国的崛起有关,而当代中国的崛起又关乎社会科学的新领域:在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里,还没有见过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家在短短不到30年里快速且不间断地发展。可以想象这背后延伸出来的各种问题以及可能的答案会是如何的丰富多彩,足以让各学科的专家研究一辈子。

对于这些青春焕发、处于人生求知欲旺盛阶段的年轻学弟妹,中国并不仅仅只是书面意义上的学问,还涉及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个人意义。他们不但已经目睹中国的壮大强盛,日后还更要面对13亿甚至更多已经“站起来”、并且准备“走出去”的中国人的竞争。

他们进入职场后将因为中国的崛起而获得前辈们所没有的机会,也同样会因为中国的崛起而面临前所未见的严峻挑战。“中国通识”课程只是一个开始,作为知己知彼的人生储备,他们必须在书本以外更广泛深入地了解中国。

喜欢玩拼图游戏的朋友都知道要把数百片小图还原,必须先有那个图样的原型。例如世界地理拼图,如果玩家心里已经知道五大洲的位置以及对世界主要国家的所在有了概念,在游戏过程中自然无需太依赖原型,可以径自从每片小图上的线索猜测小图所在的位置。如果拼图主题只是一般的风景图案或特殊主题,一旦弄丢了拼图原型,玩起来势必事倍功半。

了解当代中国好比一场拼图游戏,玩家手里虽然拿着无数形状大小不一的小图,可是却没有原型图样来依样拼凑。

近代中国在经历千年未有之变局后,过去的历史经验只能是一种粗略的参考,甚至还不一定能作为了解当代中国的原型图。数千年连绵不断的历史在近代开始发生断裂,进入现代更经历共和、革命、战争、科学、民主、主义、解放、运动、改造、改革、自由、人权等洪流,在短短的不到200年间泛滥在神州大地上,冲垮和扭曲了一切既有的体制、观念、价值。

今天的中国,不但外国人难以一窥究竟,恐怕中国人自己也有“只缘身在庐山中”的感慨,其中既有现代文明也有封建余孽,有探月神舟也有迷信愚昧,真相与谎言激烈博弈,高尚和邪恶同时并存,有催人奋进的事迹也有匪夷所思的新闻,人性的至善与极恶,希望和绝望,同时同地发生在这片让人兴奋莫名又惶恐不安的国度里。

或许拼图的比喻最终也是个误读,当代的中国更如一本还在被书写着的人类巨著,作者与读者同样有中国人和外国人,因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结局只能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意外和惊喜。

中国,没有标准答案。

21.11.07

德明学生坐轮椅 为公益筹款

(《联合早报》,现在,爆米花,21/11/2007)

【德明政府中学(高中部)通讯员】曾歆穎、林衍竣(摄影)

蒙上双眼或绑起一手一足,简单的游戏一下子就变得困难重重。

德明政府中学的中一生就深深地体会到“束手束脚”玩游戏的困难。10月19日举行的校内活动Xplosion是一项由学生发起与组织的活动,目的是要加强学生对残障人士的了解,同时为“总统挑战慈善”活动的32个指定受益机构筹款。

参与学生被安排坐在轮椅上玩游戏,还必须蒙上双眼,或只能用一只手游戏,让他们体验残障人士所经历的不便。

礼堂里还布置了大型的“蛇与楼梯”游戏,学生通过回答有关对残障人士了解的一系列问题在游戏盘上一决胜负。

此外,新加坡残障福利协会与新加坡残疾人体育理事会的成员也前来与同学分享了他们的生活与经验。

除了校内活动Xplosion,德明政府中学中二到中四的学生,与高中部的同学,也参与了校外活动Xpedition。他们到全岛不同的地点参与活动,同时售卖四张两元的明信片筹款。

虽然售卖明信片的过程并不容易,但王淑玲同学说:“能够多了解残障人士,为他们尽一份力,一切都是值得的。”

施比受更幸福,能尽一份力为他人带来多一点快乐,对学生来说,这是十分难忘的经验。

26.10.07

演讲、中英互译、创意写作比赛 要赢就要“听老师的话”?

(吴柏诚,《星期五周报》,26/10/2007)

由新加坡中学华文教师会和《星期5周报》联合举办的2007年《华语演讲比赛》、《中英文互译比赛》和《电脑创意写作比赛》颁奖典礼于10月20日假报业中心举行。如切区国会议员曾士生是当天的颁奖嘉宾。

《华语演讲比赛》、《中英文互译比赛》和《电脑创意写作比赛》反应热烈,吸引了超过400名中学和初级学院的参赛者。

《中英文互译比赛》要求参赛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中英短文及谚语互译,有相当高的难度及挑战性,参赛者必须要有一定的的双语能力及双文化知识,因此比赛竞争很激烈,水准颇高。

这项比赛的中学组冠军是来自德明政府中学的杨修成,他认为,比赛是了解自己双文程度的好机会,能让他更好的发挥自己所学。

《电脑创意写作比赛》则要求把华文写作与电脑的输入,排版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利用电脑科技丰富华文的学习,为华文写作增添色彩。评委林保圣在讲评时说,有许多学生跳出思维的框框,开辟一番新天地,令人惊喜,简单扼要的排版反而更能吸引读者注目。

来自新加坡体育学校的陈佩珊是第三次参加这次比赛。她本来对自己的作品没有信心,却在比赛中获得亚军。她说,写作是她的兴趣,她没事时,便会写写东西,锻炼自己的写作技巧。

来自华侨中学高中部的盛冰玉在《华语演讲比赛》中获得高中组亚军。她认为此比赛非常有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广华文教育,与提高华文程度。她受访时说,得奖的秘诀在于要“听老师的话”,因为老师拥有丰富的经验,听他们的话就能事半功倍。

新加坡中学华文教师会近年来为推广华文教育不遗余力,于今年8月邀请中国着名教育家于永正先生来为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师举办进修课,让老师们受益良多。

24.10.07

全国学生中英文互译比赛

在由新加坡中学华文教师会及《星期五周报》联合主办的三项全国比赛中,我校初中部和高中部代表皆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杨修诚参加“全国学生军团中英互译比赛”荣获中学组冠军;

刘振杨参加“全国学生军团中英互译比赛”荣获高中组亚军;

陈叁平参加“全国高中/中学华语演讲比赛”荣获中学组优胜奖;

周育如参加“全国现场电脑华文创意写作比赛”荣获高中组优胜奖。

17.10.07

德明政府中学 为“总统挑战慈善”筹款

(《联合早报》,现在,爆米花,17/10/2007)

【德明政府中学(高中部)通讯员】曾歆穎

德明政府中学今年将首次参与总统挑战慈善活动。这项由学生发起与组织的活动(Xperience)将在10月19日与21日举行,目的是要增加学生对残疾人士的了解,同时为总统挑战慈善活动的32个指定收 益机构筹款。

10月19日进行的校内活动——Xplosion将包括一系列好玩又有趣的节目。

Handicaps Welfare Assiciation (HWA)与Singapore Disability Sports Council (SDSC)的成员也会前来分享他们的生活与经验。此外,活动Paralympics也会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残疾人士的生活。

校外活动——Xpedition则将在10月21举行。中二到中四的学生,与德明政府中学高中部的学生,将到全岛不同的地点参与活动,同时也售卖四张两元的明信片来筹款,活动地点包括乌节路、中央市区、淡滨尼等。

10.10.07

德明政府中学 “哈比人”澳门比拼 赢奖赢友谊

(《联合早报》,现在,爆米花,10/10/2007)

【德明政府中学通讯员】张宇辉

8月25日,由德明政府中学五名中三学生和三名高一学生组成的“哈比人”,在两名老师的带领下,带着兴奋的心情飞赴澳门,参与由当地剧团戏剧农庄所举办的“创意戏剧训练营”及“Theatre Sports 劲爆剧场大比拼2007” 新、马、港、澳四地联赛。

港澳参与者为本地学生改说中文

德明“哈比人”在比赛中荣获季军,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支在该比赛中获得奖牌的海外队伍。在十一天的行程中,同学们不但学到了很多表演技巧,更和其他来自澳门和香港的队伍建立了深厚友谊。

“创意戏剧训练营”为期三天,训练重点主要为面具制作、默剧演出和Theatre Sports表演。德明政府中学是唯一参与训练营的新加坡学生团。其他的营员则来自澳门和香港。

澳门当地以粤语为主要用语,本地学生原本还担心会因为语言障碍,和当地学生难以沟通。不过,主办单位和其他参赛者设想周到,尽量使用普通话相互沟通,让本地学生充分感受到澳门人和香港人的友善和热情。

中三生许新韵说:“为了我们仅仅八个人,整个戏剧营几乎都是用华语来进行,要不然就会有人为我们翻译,我真的很感动!”

8月31日至9月2日的“Theatre Sports劲爆剧场大比拼2007” 是整个行程的重头戏。比赛分为港澳区公开赛和新、马、港、澳四地联赛。参与港澳区公开赛的共有12支队伍,四地联赛则有8支队伍,其中三支队伍为新加坡队伍,分别为德明政府中学的“哈比人”、华侨中学的“青春逗”和南洋女子中学的“洋佳将”。另5个队伍则是港澳区公开赛中表现优异的队伍。

在四地联赛中,澳门队伍“慈人友作”和“忍者发晒狂”以及新加坡队伍“哈比人”与“青春逗”携手晋级总决赛。在一番龙争虎斗之后,“慈人友作”凭着丰富的经验和绝佳的表现再次蝉联此项赛事的冠军。德明政府中学的“哈比人”也不负众望,荣膺第三名。此外,华侨中学的“青春逗”也凭着在开场时的出色自我介绍,荣获“最受观众欢迎奖”。

“Theatre Sports” 比赛考验的是参赛者的急智、创意和合作精神。在舞台上,参赛者在得到观众所给的提示后,仅有15秒的时间构思剧情并准备道具。此外,站在同一个舞台上,两支原本应是竞争关系的队伍也必须相互合作,一同演出一出好戏以获得评判的青睐。

“哈比人”队长何勤雅认为,这场比赛不同于一般比赛,除了讲究同队队员之间的默契外,更注重不同队员之间的信任和相互配合。这样一种强调与“敌对”队伍相互合作的比赛让同学们感到新鲜,也被这种强调体育精神的游戏规则所感动。

“哈比人”何欣倩就认为,在这四场比赛中,最感人的并不是领奖的时候,而是在后台,每个人都在卖力地为其他队伍打气、加油的精神。

“哈比人”傅丽勲在回忆比赛时也说:“‘Theatre Sports’ 比赛不在乎输赢,而在乎是否给观众呈献一出好戏。”

什么是“劲爆剧场大比拼”?

“劲爆剧场大比拼”是英文Theatre Sports 在澳门的华文翻译,是一种融入了体育竞技元素的即兴剧场戏剧比赛。现场的观众赋予两队选手角色,选手再在限定的时间内表演出符合游戏规则的短剧。

3.10.07

德明政府中学 猜歌谜难倒学生

(《联合早报》,现在,爆米花,03/10/2007)

【德明政府中学通讯员】陆思婷

9月21日傍晚,德明政府中学寂静的校园一下子热闹起来,只见学生们身穿色彩鲜艳的班服来到学校,参加由学生理事会举办的中秋晚会。

中秋节原本是家人团圆的节日,可是与同学们在学校一起赏月吃月饼,有一种十分特别的感觉,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大家庭,新鲜又有趣。

猜灯谜活动是给同学们暖身的开场活动。不一会儿,所有的灯谜都被猜中了。但接下来的猜歌谜就没那么容易了。学生理事会请老师们在幕后唱歌,让同学们猜歌名,还特地请了不会中文的日本老师Mr Ken Lim 唱歌,增加了猜歌的难度。

吃柚子也是中秋节的一大特色,学生理事会举办的“掰柚子比赛”吸引了许多同学。参赛者紧张地用力掰柚子,观众们热情地为参赛者打气。

嫦娥奔月的故事已经听了几百次,但这次听着相声演员诙谐有趣地说着中秋节的来历,看着主持人搞笑地表演着嫦娥奔月的故事,同学们各个都笑得直不起腰来。

最后大家品尝了各班代表亲自做的月饼,然后像童年时一样,打起了灯笼,一路笑着走在回家的路上。远远看去,这点点灯光了映照着德明政府中学,也照亮了中秋夜晚的星空,更照亮了同学们的心。

15.9.07

澳门及珠海教育考察之行

在8月31日至9月4日,华文部门以及公民与道德教育的9位科任教师,在张楚豪主任和王俊义主任的率领下,前往澳门和珠海两地进行教育考察的活动。

澳门的“戏剧农庄”是当地首个非牟利的专业话剧团,该戏剧团大力推广‘Theatresports’ (即兴剧场),德明的老师观赏了三场澳门、香港、新加坡三地的学生联赛-“Theatresports 劲爆剧场大比拼”。

老师们与戏剧农庄的行政总监李俊杰先生交流之后,觉得这种强调创意、启发思维、师生互动力强的学习方式,可以和我们的公民及语文的课堂教学相配合。

过后,德明的老师续程前往珠海市第二中学进行交流。该校强调朴素的德育,注重学生的仪容仪表、行为规范、环境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

观摩了华文和德育两堂示范教学课之后,德明的老师启发良多,在教学技巧上有许多可以学习的地方。






13.9.07

Theatresports劲爆剧场大比拼2007(四地联赛)

9月学校假期中,王燕春老师和吴心萍老师带领了8位学生前往澳门参加“Theatresports劲爆剧场大比拼2007(四地联赛)”,并在比赛中荣获季军。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七年来首次有外队进入前三甲。






12.9.07

德明文化之旅 参观宗教圣地

(《联合早报》,现在,爆米花,12/09/2007)

【德明政府中学通讯员】陆思婷

8月4日,德明政府中学的华文部和公民与道德教育部,联合为中三生举办了一次文化之旅——参观宗教圣地。

上午8点30分,全体中三生乘坐十辆巴士,在老师和导游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从学校出发,来到苏丹回教堂、马里安曼印度庙、锡克庙和双林寺四个宗教圣地参观,了解各种宗教文化、信仰和礼仪,学习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当同学们来到苏丹回教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壮观的金色圆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建筑十分雄伟,充满了浓郁的回教文化色彩。在导游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了回教的历史、文化和许多习惯。

来到了锡克庙,同学们发现这是一个汇集现代和传统风格的建筑,他们戴上了早已准备好的头巾,看着一个个带着头巾留着胡子的锡克教信徒,在辉煌的祈祷堂内庄严地举行宗教仪式,同学们都觉得十分新鲜,对他们的宗教信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同学们来到马里安曼印度庙,立即被雕满了各种神灵和圣兽的栩栩如生神像的高塔所吸引。他们和印度教信徒们一样,脱下鞋袜,摇动门上悬挂的金色铃铛,每个人都感到十分好奇。

最后来到双林寺这所被列为国家古迹的佛教寺院,同学们马上被佛门清静之地所感染,显得特别安静,雕刻技艺精湛的佛陀佛像、古老的建筑、门口栩栩如生的石狮子,都深深地吸引了他们。

这次的文化之旅,让中三生的收获非常大,不仅大饱眼福,学到了许多有关宗教的知识,也更加了解多种宗教、多元文化并存的新加坡。

和作家曹文轩面对面

(《联合早报》,现在,爆米花,12/09/2007)

【德明政府中学(高中部)通讯员】曾歆颖

“我与故事一起出生。”

“这个世界只属于那些细心的人。”

“‘无中生有’,并不是个贬义词。”

这是北京大学的曹文轩教授,送给德明政府中学学生的话。

7月30日中午,德明政府中学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曹教授前来演讲。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小时,但大家从中得到的启发却非常多。

曹教授的书籍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许多国家好评如潮。而他的《草房子》一书,不仅是今年“读吧!新加坡”活动的推荐读物,也是德明中三学生的6月假期读本。

能和作家面对面进行交流,德明学生的激动自不必说。他们早早就把部分阅读报告贴在礼堂里,并请来出版社当场卖曹教授的系列小说。

曹教授不仅动情地谈到了纯美的《草房子》,谈到那个有他自己影子的可爱男生桑桑,也指导大家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他以诗一般的语言,把他的感受向我们娓娓道来。他说:“我们在盲目追求结果的过程,已经忘了如何好好地看周围的世界。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能给我们启发的东西,但我们却总是忘了仔细欣赏,慢慢揣摩。我们要凝视这个世界,并且用细腻的心灵去感受,才能发现身边的美。”

曹教授的一席话,给了大家很多启示。高一班的谦龙说:“曹教授举的例子都十分贴切。虽然曹教授资历非常高,但他却能够以十分简练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让我们也听得懂。”

是啊,这个世界属于那些细心的人!不管生活多忙碌,让我们抽出时间,看看蓝天,看看绿草,美和灵感就在那里。

11.9.07

2007年中一、中二作文比赛

中一组:
第一名——洪亮(1B)
第二名——巫爱(1I)
第三名——祝凌寒(1H)
优胜奖——马迎馨(1A)
优胜奖——李韫祈(1C)

中二组:
第一名——吴修齐(2B)
第二名——叶祖祥(2L)
第三名——陈秀凤(2K)
优胜奖——陈世伦(2B)
优胜奖——林佩颖(2C)

6.9.07

教育部支持特选学校 创造更优良学习环境

(言论,《联合早报》,06/09/2007)

最近教育部宣布特别课程与快捷课程将在明年合并的消息后,引起人们热烈的讨论特选中学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华文教学的情况,态度的认真和积极是令人鼓舞的。

特别课程的对象是小六离校会考成绩最优秀的10%,并选择在中学修读高级母语(也就是高级华文、马来文或淡米尔文)的学生。

其实他们不一定是特选中学的学生。目前,在特选学校的华族特别课程学生有58%,而在非特选学校的有42%。虽然非特选学校的华族特别课程学生人数从2000年的5700人增加到2006年的7100人,这对特选学校的特别课程学生人数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近几年来,特选学校的华族特别课程学生依旧保持在1万名左右 。

我们的社会结构和学生家庭用语随着时间已经改变了。今日的华文教育,在华文教学及保留华族文化这两方面都面对一定的挑战。

为此,教育部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经验和能力,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让更多华族学生乐于学习华文,喜欢华族文化。无论是特选学校,或是非特选学校,我们都要鼓励有能力的学生选读更高程度的华文,以确保更多学生能把华文掌握得更好。

正因如此,学习高级华文的中学生从2000年的1万8000人,增加到今年的3万1000人(增幅为67%)。开办高级华文班的中学也从2000 年的32所,增加到今年的76所。

与此同时,在特选中学选读高级华文的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加,从2000年的1万零53人,今年又增加到1万3264人。

特选中学和非特选中学都有越来越多学生有兴趣选读高级华文,是可喜的现象,是一件好事。特选中学接下来应该精益求精,创造新的突破,为学生推出更别具特色的华文学习和文化传承项目。

特选学校在维护华文教学及传承华族文化和价值观方面,一直以来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正如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演讲中所强调的,在我国迈向全球化都会的目标以及中国迅速崛起之际,特选学校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特选学校所提供的特色教育以及整体的学习经验,除了让学生在优良的环境中学习高级华文,也在各项活动中有意识地融入华族文化 。

特选学校的校训都凸现了它们传统的文化价值思想。例如华中的“自强不息”、南中的“勤慎端朴”、公教的“亲爱忠诚,敬业乐群”等等,都着重建立学生的良好品格。

虽然许多非特选学校的校训也传达了修身的观念,但特选学校独有的人文环境和华校传统,将更能让学生把握华族文化的精髓,并将之发扬光大。

德明也将提供华文语特课程

我们仍须努力培养更多华文专才,无论是特选学校或非特选学校的学生,都须加强学生对于华族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因此,无论是通过深化课程与课外辅助活动,或是举办到中国的交流和浸濡活动,教育部将支持特选学校加强学习项目,例如帮助特选学校扩大利于学习华文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华文与华族文化的机会。

教育部将与有意参与计划的特选小学讨论,如何帮助它们增加学生接触华文华语的课时,为它们提供所需的资源,让它们的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能有系统的以华文学习一些非考试科目,例如美术、音乐、体育,甚至是社会科学。

除此之外,我们还致力于培养一批双文化精英。为此我们开办了双文化课程和华文语文特选课程。2005年双文化课程已在四所特选学校开始推行。

至今,选读的学生将近1000名,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学生选读这门课程。另一方面,华文语文特选课程自1990年推行以来,已成功栽培出一批精通双语的学生;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更获颁海外奖学金到中国 顶尖大学深造。

目前,共有四所初级学院开办华文语文特选课程。在此,我很高兴地向大家宣布:德明政府中学将成为第五所开办语文特选课程的学校。换句话说,德明政府中学将从2008年起,同时开办双文化课程和华文语文特选课程。

实施课程时学校将面对挑战

为了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华文的兴趣,教育部也意识到必须让学校在课程管理上更加灵活,以便使学校能够发展出具有特色的课程,吸引学生更积极地去学习华文。

随着新的小学华文课程于今年启用,所有小学在一、二年级全面实施单元模式。单元模式当中有一个课程空间,允许学校设计“校本课程”。

这个是一重要的概念,让教师们根据各校的特殊条件与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有针对性的教材设计,生动丰富的教学法和教学活动,能更好地照顾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对学习华文的兴趣。

现在许多学校里开展丰富有趣的阅读活动、学生参与表演艺术和制作广播节目、教师设计中华文学与文化的内容,这些都是一些校本课程的成功例子。

校本课程的实施改变了以往教师的角色,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地履行教育政策,而是华文课程的积极参与者和设计者。这个新的角色对于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在实施校本课程的时候也会碰到挑战。因此,在此时此地举办以校本课程为主轴的教学研讨会,可以说是正合时宜。

今天的教学研讨会,主办单位邀请了香港和本地的专家学者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跟大家分享他们的研究心得。

研讨会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有22所通过行动研究设计了校本课程的小学,将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跟大家交换意见,互相观摩,一起探讨共同关心的课题。


比如南洋小学就会和大家分享两项研究成果。他们将分享如何通过汉语拼音加强识字,识字后又马上开展阅读,再进而通过全语文教学法让学生喜欢写作。

相信大家一定能从研讨会中得到许多启发,也能更有信心地去克服教学上的各种难题。

5.9.07

华文语特课程学校又添一所 德明政府中学明年起开办

(邓智炜,《联合早报》,05/09/2007)

德明政府中学将成为第五所开办华文语文特选课程的学校,从2008年起同时开办双文化课程和华文语文特选课程。

该校明年准备让30至40名直通车课程的学生选修这个华文语文特选课程(简称“语特”),它三年前也为中三到高二的学生开办了双文化课程。

双文化与语特课程

德明政府中学副校长陈文杰受访时说明双文化课程和华文语特课程的差异。他说,两者的目的不同,双文化课程是为了培养通晓中英文化和政治等的学生,语特则是让学生学习更深一层的华文和文学,让他们获得更多写作方面的机会。


陈文杰说,他们学生的华文素质高,但有的学生因不喜欢政治方面的课题而不加入双文化课程,学校为了提供学生更多的选择,因此开办华文语特课程。

学校每年有70到100名学生修读双文化课程,每年约有30名学生获得双文化课程奖学金。

陈文杰预测,明年将有一部分目前参加双文化课程的学生,升上高一后因为想获得语特奖学金或其他理由而转修语特。但是,这些学生仍然修读主要由双文化课程学生选修的“H2(主修)中国通识”课程 ,和语特的“H2华文与文学”课程。因此,他们可说持有双文化和语特的双重身份。

除了享有一般语特学生的待遇,德明政府中学的语特学生还有机会参加培养中文创作人才的“青年作家培育计划”,训练双语和翻译能力的“实习记者计划”和“文史专题作业研究”。学校将与中国和本地大专学府合作推行“文史专题作业研究”,培养学生的文史研究能力。

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颜金勇昨日在“策划、实践与反思:小学华文校本课程研讨会”上致词时宣布了德明政府中学将开办语特的消息。

他指出,政府致力于培养一批双文化精英,为此开办了双文化课程和华文语文特选课程。华文语特课程自1990年推行以来,已成功栽培一批精通双语的学生;他们当中有不少人获颁海外奖学金到中国顶尖大学深造。双文化课程则从2005年开始在四所特选学校推行。至今,选读的学生将近1000名。

颜金勇受访时说,希望更多学生学习双语,同时让学生按照他们的能力,继续提升华文程度。

目前有四所学校开办华文语特课程,即华侨中学、淡马锡初级学院、南洋初级学院和裕廊初级学院。

4.9.07

德明政府中学 明年起将开办 语文特选课程

(郭倩婷、顾功垒,《联合早报》,04/09/2007)

德明政府中学将成为我国第五所开办语文特选课程的学校,并从明年起同时开办双文化课程和华文语文特选课程。

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颜金勇今早出席在南洋初级学院举办的“小学华文校本课程研讨会”时,宣布以上消息。

目前,本地共有四所初院开办华文语文特选课程,它们分别是华侨中学(高中部)、南洋初院、淡马锡初院和裕廊初院。

华文语文特选课程自1990年推行以来,已成功栽培出一批精通双语的学生,他们当众有不少人更获得海外奖学金到中国顶尖大学深造。

颜金勇表示,四所特选学校从2005年起开始推行双文化课程,至今已有选读学生近1000名。他预计,随着德明政府中学的加入,未来将有更多学生选读这门课程。

设计灵活语言课程让小学生喜欢华文

今早共有来自400多所小学的华文教师参加了研讨会。

颜金勇致词时指出,“校本课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让老师们不再单纯履行教育政策,而是成为参与设计者,根据各校的特殊条件与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针对性的教材设计,让华文教学更生动丰富。

他说,让学生参与表演艺术、制作广播节目等,都是一些“校本课程”的好例子。

27.8.07

德明政府中学 校友会为母校建设胡姬花园

(潘星华,《联合早报》,27/08/2007)

德明政府中学校友去年在母校庆祝建校50周年,捐款5000元,请专人培育了一株名为“德明政府中学”的蝴蝶兰“校花”,并在英国胡姬花协会注册,送给母校。今年校友会庆祝成立20周年,决定向母校再次承诺在重建的新校舍建设胡姬花园,一切费用由校友会承担。

德明政府中学校友会会长张克荣(55岁)说:“德明校友会成立的目的,除了要联系校友感情,最重要是饮水思源,全力支援母校各项建设。去年我们把‘德明政府中学’蝴蝶兰,送给母校。明年底母校搬进新校舍后,在校园里开辟胡姬花园,让全校学生培育'德明政府中学'蝴蝶兰的行动,将能让学生深切体会‘树木、树人’的意义 。”

他说,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德明政府中学一批60年代毕业的热心校友,已经酝酿组织校友会,可惜当时大气候不适合,他们没想到竟然需要18年的努力,才在1985年获得批准,1987年正式成立。筹建校友会的艰辛,使校友会同人益发珍惜这得来不易的组织,一起“同心为母校”而努力。

为母校送“校花”的建议,是德明政府中学教师陈瑞如和刘聚洪前副校长两位爱花人提出的。陈瑞如说,2008年底学校搬回丹戎禺新校园,校园里将有一条黑盖走廊,用来种“校花”,可让学生从小培养对园艺的兴趣。他说:“胡姬花比较容易照顾。”

德明政府中学校长孙振炜也是校友,他非常感谢校友会的热忱。他说:“重建后的校园占地7公顷,比从前大一倍,校友会的胡姬花园一定能让校园缤纷多彩。我们每年还可以举办‘校花’竞赛,看哪班学生把花照顾得最好,这是非常温馨可喜的。”

为了庆祝成立20周年,校友会还出版了一本图文并茂,以《德明人 集思情》为名的纪念特刊。特刊内访问了19位杰出校友,包括议员王世丰、杨莉明,校长林靖东、孙振炜,文化工作者许仁好、林安娜、张泛、吴英成,邱少华,企业家蔡天宝、何天、魏成辉、何侨生、蔡其生、符标雄、杨华舟、范文瑂、洪素梅、吴雪妮等。

校友会庆祝20周年晚宴则订于9月1日(星期六)晚上7时正,在福满楼(1 Expo Drive #02-01)举行,每人60元。报名可与校友会秘书处联系。电话:6344-1311,电邮
dhsalumni@pacific.net.sg.

25.8.07

获国防优异奖学金 女生将赴北大深造

(杨雪慧,《联合早报》,25/08/2007)

19岁的刘子瑄在A水准会考成绩出炉前虽已被5所英国大学录取,不过最终仍选择到北京大学修读国际关系。她是今年国防优异奖学金(Defence Merit Scholarship)得主之一,也是首名到中国留学的国防优异奖学金得主。

她说:“我对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很感兴趣。中国在经济等各方面发展非常迅速,不过政治体系与我们完全不同。我想亲身体验,了解中国怎么看世界。”

刘子瑄毕业自华侨中学(高中部)与德明政府中学,在中学与初院分别修读高级华文与华文语文特选课程。她表示,自小在家便是以华语沟通,学校则为她提供了使用华文、华语的环境,使她对母语不会感到生疏。

语文特选课程让她有机会学习中华文学、文化。她在高一时也到中国浸濡,参观北大校园便是其中一项活动。

“许多在那里念书的学长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经验。我觉得北京是个很吸引人的地方,而且北大有蛮多新加坡学生,会让我较容易适应那里的环境。”

她说,希望借这四年认识其他国家的学生,了解各国民情,并且学习日、韩、俄语等。她也向往到西藏、新疆等地背包旅行,开拓视野。“我希望完成学业后能够参与国际国防方面的工作,为国家作出贡献。”

奖学金颁发仪式前天于淡马锡俱乐部举行,刘子瑄与另四名国防优异奖学金得主从国防部长张志贤准将手中接过奖状。其他奖学金得主都选择到英国与美国深造。

另外,有10名军官和见习军官获颁武装部队优异奖学金(SAF Merit Scholarship),当中有一半是女性。

海军见习军官陈信憓(19岁)便是其中一名得主。她说同学知道她加入海军,都非常惊讶。“尤其是男同学,他们都说能希望能快点出来(完成服役),问我怎么会选择进去?”

她在中学是学生警察,在初院便担任学警警长。她表示,自己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工作,认为在海军部队有机会尝试不同性质的工作、扮演不同角色,如领导或发挥团队精神当一名队员,非常有挑战性。毕业自华侨中学(高中部)与圣尼各拉女中的她将前往英国华威大学(Warwick University)修读生物医学。

武装部队优异奖学金得主当中,有一名从警察部队“转投”武装部队陆军的“怀抱”。20岁的张智¤去年获颁警察部队奖学金,不过经过1年半国民服役后,他改变主意,在毕业后加入陆军。

他表示军官训练课程对自己人格发展影响深远,之后领导同僚的经验也让他学了不少。毕业自维多利亚初院与德明政府中学的他将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修读化学工程。

¤-此符号代表非标准汉字,恕无法显示。

22.8.07

德明政府中学 “星”光照耀的欢庆

(《联合早报》,现在,爆米花,22/08/2007)

【德明政府中学通讯员】陆思婷

8月8日,国庆日前夕的早上,德明政府中学的学生们像往常一样在礼堂进行升旗礼,当天大家穿着红白相间的衣服,气氛比往常更庄重。

马上要迎接新加坡42岁的生日,学校不仅请来曾在德明就读的“校园Superstar” 诗凯,还请来上一届“Singapore Idol” 的参赛选手Nurul Maideen来为国庆“唱翻天”。两个明星来到礼堂,同学都激动欢呼。他们演唱中英文版的《我的家》,让我们感觉到新加坡这个大家庭的温馨。高中部的吉他团落力为他们伴奏,同学都和着歌声不停鼓掌,还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

突然,一大群同学和老师从后台推出大蛋糕,上面写着“Happy Birthday——新加坡42岁生日快乐”,孙振炜校长为蛋糕点上蜡烛,点燃的42支蜡烛象征着新加坡42年来的光辉灿烂。现场歌声又响起,同学们在心里默默祝福:新加坡,生日快乐!

10.7.07

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双文化学生赴华进行浸濡教育

(郑伊绫,《联合早报》,2007/07/10)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2007年六月的学校假期,当多数高中一年级学生都在为应付年中考试而埋头苦读时,德明政府中学的26名双文化课程学生却到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上课,成为到那里浸濡的第一批本地高中生。

在人大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的协调下,18名教授、讲师受邀以德明的课程要求,以及根据学生的年龄与程度备课。值得一提的是,每名教授都负责讲12至18小时的课,所以与学生的互动是有连续性的。

这批参加浸濡的学生透露,跟他们上次到南京当地高中班旁听相比,这次到人大上正课的压力比较大,还好在本地学习“中国通识”课所取得的知识,使他们很快就适应了上课的形式。

通过如“经济改革与发展”这些和中国通识息息相关的课程,学生领悟到如何从中国的立场看世界,更“全面、客观了解”现代中国面貌,毕竟新加坡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所以要结合新鲜的观点,才能让思维取得平衡。

此外,学生还必须根据中国通识的四大范畴,即社会与文化、统治与权力、发展与挑战,以及中国与世界,自拟题目,在浸濡期间完成论文,作为学习的总结。

教授:学生水平好得出乎意料

据德明政府中学中国通识老师王燕春透露,人大的教授对德明学生的评价都颇高,除了认为他们在运用术语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之外,教授对他们语文水平和学习能力之好,感到“出乎意料”。

以培养双文化精英为出发点,双文化直通车学生必须在中三至高二之间到东、西方国家浸濡半年;而德明的首批双文化课程学生日前已先后到旧金山、洛杉机,南京和苏州。

到了中国两趟,德明学生这次更懂得观察周围的环境,如流动人口等,看政策怎样影响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也发现中国人一般都对国情了如指掌,对任何课题都很有主见。可惜的是,他们因为还未完全掌握中国的局势,他们在那里只有听,而没有参与讨论的机会。

针对这点,参与浸濡课程学生曾歆颖告诉记者:“对中国国情有所了解确实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日后我们才能很好地和他们交流。”

德明政府中学双文化课程院系主任王俊义指出,虽短短一个月的浸濡课程无法提供学生百分百的大学生活体验,但人大的高度配合,无论是在为学生办学生证及图书证方面,或在规划课程方面,都已让学生非常贴近地感受当当地本科生的滋味、了解当地大学的文化。况且,人大的社会科学系非常优秀,这一切实地考察经验都有助于让学生决定将来是否会到中国升学。

此外,他认为这样的交流有助于加强中新教育关系。的确,在浸濡课程结业仪式上,人大副校长冯俊甚至还做了招生简介,欢迎这些学生前往人大深造。

考虑到中国念大学

好几位学生都坦言,相当喜欢当地文化,觉得融入其中一点也没问题,所以会考虑到中国念大学。

亲自带队的德明政府中学副校长黄文杰受访时说:“这次的浸濡可说是给学生开阔了眼界,让他们在教授指导下,更切实、更全面地了解、掌握现代中国。”

他希望德明的学生将来除了能继续到人大学习中国通识方面的知识,也有机会体验用华文进行其他领域,如数理科目的课程或学术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驾驭能力。

这些双文化课程学生今年年底也将赴上海复旦大学一个月,进行类似浸濡。

29.4.07

华中南中及德明 明年开办双文化课程

(《联合早报》,2004-09-04)

华侨中学、南洋女子中学和德明政府中学将在明年1月开办双文化课程,培育既了解中国,又能同西方联系的精英。

这个课程为期四年,学生在中三参加,一直到初院二年级。他们在中三、中四时,除了念高级华文,也可以选修中华历史和哲学。

到了初级学院,选修科是华文与文学,还有将在3年后推出的中国通识科。

首批参加计划的学生预计约200名。

其中约100名能力特出的本地学生也将获得教育部颁发的特别辅助计划学校奖学金。

奖学金得主不只每年可得1000元,也可豁免缴交学费。目前华中学费每月200元、南中130元、德明政府22元。

此外,奖学金得主参加双文化课程的4年里,可领取津贴到中国浸濡长达6个月,并在一个欧美国家浸濡2个星期。

条件是,他们在初院必须修读华文与文学和中国通识。其他双文化课程的学生到了初院,不一定要选修这两科。

教育部昨天召开记者会公布双文化课程详情时说,它鼓励参加课程的学生在初院也以英文修读一个人文科目。

此外,让学生深入了解当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和中华文化的中国通识科,有可能以英文和华文教导。

教育部将为参加课程的学生主办一系列活动如学习营和研讨会,丰富他们的双文化体验与知识。
常任秘书林泉宝说,由于华中、南中和德明政府都是直通车学校,学生不必花时间应付O水准会考,因此三校可利用腾出来的时间给双文化课程学生参加强化活动,比如让他们在中三、中四时到中国长时间浸濡。

华中、南中已推展直通车计划,德明政府明年起实行。

遴选学生参加双文化课程的标准,将由华中、南中和德明政府各自制订。

教育部说,这三所特选学校将录取额外的中三学生,因此有兴趣在明年参加双文化课程的学生,可在下个月直接向学校提出申请。

课程若受欢迎 可能扩大到其他学校

如果课程深受欢迎,教育部会考虑扩大到其他学校。

特别辅助计划奖学金的遴选标准是:小六会考成绩最佳10%,华文考到A*或高级华文有优秀表现(merit),英文至少有A。

双文化课程将增补现有的华文语文特选课程、特别辅助计划和高级华文班。这三种计划和课程都是为了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进一步修读华文。

目前有3所初院开办语文特选课程。问到语文特选课程为何不会被取代时,主持记者会的教育部政务部长曾士生解释:“这两个课程很不同。”

他说:“语文特选课程旨在培育一批本地华文工作者,比如记者、写作人、教师等等,以维持新加坡的华文华语环境。

“双文化课程则是为了培育一批精英,他们有朝一日在中国办事的话,会感到得心应手。”

曾士生说,语文特选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华文水准,而双文化课程要培育的,是熟悉中国又有世界观的人,这样“我们对中国才有帮助。”

教育部还在同三校讨论双文化课程的详情,预计两个星期后公布。


【早报中英对照】

双文化课程: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Chinese)
中国通识科:China Studies
特别辅助计划学校奖学金:SAP Scholarship


推行双文化课程学校 中国文化教学将更深入

推行双文化课程的学校将在原有综合课程的基础上,发展更广泛和深入的中国文化教学。

华侨中学副校长陈鹏仲受访时说,华侨中学一向很注重培养学生精通双语和双文化的能力,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接触中华文化,培养未来各领域的双文化领导者。因此,学校办双文化课程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与加强有关的教学。

他指出,在华中所推行的综合课程,学生用华文修读中国历史、地理、文学、哲学和美育,营造双文化的环境。推出双文化课程后,相信学校会继续朝这个方向进一步扩展课程的内容。

自1995年起,该校每年举办浸濡活动,带学生到中国各地学习和参观。他们除了和当地学校的学生一起上课,还到乡下体验田园生活。

陈鹏仲说,学校从这些交流活动及与中国学府建立的密切联系,将有助于他们推展双文化课程的浸濡计划。

德明政府中学直通车学生 有机会获选参加双文化课程

在德明政府中学,直通车学生将有机会获选参加双文化课程。据知,双文化课程将同明年推展的综合课程相近。课程以中文为主,加强学生对于当代中国的认识。

华中计划在明年开办三、四班的双文化课程。该校现在的中二生将成为这个新课程的第一批新生。一些学生在受访时都表示很有兴趣参加课程,希望借这个机会,深入了解中国的变化和发展。

华中中二生骆亮勋(14岁)在念小学五年级时已经到过中国北京。他说自己对中国很有兴趣,希望能再到中国求学,了解那里的文化。

他说:“我的愿望是到中国创业,因此如果能够修读双文化课程,将有助于让我了解中国的习俗、语言、沟通方式和市场,对我将来建立人脉是很有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