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现在,爆米花,21/01/2009)
【德明政府中学通讯员】刘昊楠
今年一月,德明政府中学从临时校舍搬回了位于丹戎禺路的翻新校舍。
经过了两年的校园扩建工程,新校舍较之前的校舍大了近一倍,占地七公顷。为配合六年的直通车课程,德明政府中学于2006年起开始为丹戎禺路的校舍进行扩建。扩建后的校园一跃成为目前新加坡最大规模的政府中学。
新校园设施齐全,有室内体育馆、屋顶网球场、能容纳1800人的多功能礼堂及健身房等体育设施。教学设施包括5个能容纳1100人的讲堂、能容纳850人的大会堂、两层楼的图书馆、生物及纳米科学实验室等。校内还设有两层楼的音乐厅和练习室、艺术厅和舞蹈教室等多项课程辅助活动设施。
保留原建筑名称
新校舍在增添新设施之余,还保留了原来的建筑名称,例如:正心楼、格致楼、涵美楼等。建筑大多以《礼记·大学》的八个条目命名,围绕儒家思想最高境界的“内胜、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理念。实验室所在的建筑命名为格致楼,取自“格物致知”,即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这非常符合实验室的功能。
全校保留最完整的建筑——正心楼,是现在的行政大楼,含义是:“正直、不偏不倚的思想、意念及感情。”这也正是对学校领导者的期望。建筑名称和校训相符,充分体现出德明的办学理念。
保留木麻黄文化
木麻黄是丹戎加东一带,很常见的一种植物。据德明资深教师邱新华说,当德明还在德明路时,学生们就和木麻黄结下了很深的渊源。由于德明路一带有很多木麻黄,学校里也栽种了很多。木麻黄便成了同学们课余的“娱乐项目”。邱老师说:“木麻黄有很多种玩法,除了爬木麻黄树以外,还可以丢木麻黄那似小榴梿般的种子。木麻黄有着针状、一节节的叶子,许多同学喜欢把叶子拉开,取下一节,再把它放回去,互相猜测哪一节被截取了。木麻黄落叶时,许多同学们也喜欢坐在木麻黄树叶上休息,那也是非常舒适的。”木麻黄也常常出现在德明学生和老师的作品中。许多学生在学校留影时,照片中也往往会有木麻黄的踪影。因此,木麻黄也渐渐的 成为学校历史的一部分。
丹戎禺(Tangjong Rhu)路中的禺(Rhu),在马来文中就是指木麻黄。这一带的木麻黄在城市发展中渐渐都被砍伐,木麻黄渐渐的从校园里消失。这次扩建计划中,学校礼堂的外墙设计了木麻黄的图案,学校也以盆栽方式在校园里种植木麻黄,让木麻黄文化重返校园。
开放操场和跑道
和其他新建的学校一样,德明政府中学将配合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实施的计划,在周末开放操场和跑道给公众使用,让附近的居民享用更多体育设施。德明的操场将于今年四月完工,到时将为附近的居民提供多一个运动场地。
DHS华文部布告栏
21.1.09
16.1.09
鼓励双文化及多才华优秀学生 总理捐薪50万设2教育奖
(邓莉蓉,《联合早报》,焦点新闻,16/01/2009)
李显龙总理决定再捐出50万元给他去年设立的捐赠基金,让教育部从明年起颁发两份新的教育奖项,以鼓励优秀的双文化课程学生及在课业以外有多方面才华的优秀学生。
这是他连续第二年把部分加薪捐出来设立教育奖项,另半数约50万元加薪则捐赠给多个社区、基层、艺术及福利团体。
李总理去年捐出30万元成立捐赠基金,其余约20万元加薪则捐赠给社区团体。教育部当时宣布将从今年起颁发“李显龙特别成就奖”给进入工艺教育学院的北烁学校与圣升明径学校的特出学生。“李显龙普通课程创新奖”则颁给采用创新方法提升对普通课程学生教学质量的学校。这两项奖项的得奖者将在今年底宣布。
教育部昨天在文告中说,李总理新设立的两项教育奖项是“李显龙多才能杰出成就奖”(Lee Hsien Loong Award for Outstanding All-Round Achievement)及“李显龙杰出双文化学生奖”(Lee Hsien Loong Award for Outstanding Bicultural Students)。
从明年起,初级学院或励仁高级中学、工艺教育学院、理工学院和自治大学每年将各有一名学生获颁“李显龙多才能杰出成就奖”。除了学业成绩优异以外,得奖学生在课外也要有杰出表现,特别是对社区作出特殊贡献,并且体现创新和进取精神。他们将各获得600元奖金。
我国越来越重视双文化人才,因此“李显龙杰出双文化学生奖”将特别表扬精通华文或马来文,能够同中国、本区域国家以及西方国家打交道的优秀生。每年将有两名成绩最优异的华英双文化课程(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Chinese)学生和一名成绩最优异的区域学习课程(Regional Studies Programme)学生获奖,每人各得500元。区域学习课程是教育部为栽培能够以马来语或印尼语沟通,并且了解本区域社会与文化的学生而设。
这两项教育奖项的奖金都将来自以李总理的捐款成立的捐赠基金的利息收入。
李总理昨天在声明中说,他是在同教育部讨论之后,决定增设两项新的教育奖项,并决定把另外50万元捐给他去年捐款设立的捐赠基金,以使这个基金能够赚取足够的回报来资助所有四项奖项。他还表示打算在今后几年继续捐款,以让这个捐赠基金能逐年累积更多的金额。
他说:“在新加坡,教育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关键。它让学生有机会学习技能和增长知识,为自己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我希望这些奖项能鼓励学生竭尽所能求上进,同时有助建立一个包容的教育制度,以孕育具有各种才华及能力的学生。”
李总理前年四月在国会上总结对部长及公务员薪金调整的辩论时指出,由于部长加薪的关键决定权是在他手上,为了让人民明白他是为了国家的前途而不是要让自己加薪而作出这个决定,他因此决定把个人五年的加薪悉数捐出。他去年所得到的加薪是104万元。
这是总理连续第二年把部分加薪捐出来设立教育奖项,另半数约50万元加薪则捐赠给多个社区、基层、艺术及福利团体。
教育部昨天在文告中说,李总理新设立的两项教育奖项是“李显龙多才能杰出成就奖”(Lee Hsien Loong Award for Outstanding All-Round Achievement)及“李显龙杰出双文化学生奖”(Lee Hsien Loong Award for Outstanding Bicultural Students)。
李显龙总理决定再捐出50万元给他去年设立的捐赠基金,让教育部从明年起颁发两份新的教育奖项,以鼓励优秀的双文化课程学生及在课业以外有多方面才华的优秀学生。
这是他连续第二年把部分加薪捐出来设立教育奖项,另半数约50万元加薪则捐赠给多个社区、基层、艺术及福利团体。
李总理去年捐出30万元成立捐赠基金,其余约20万元加薪则捐赠给社区团体。教育部当时宣布将从今年起颁发“李显龙特别成就奖”给进入工艺教育学院的北烁学校与圣升明径学校的特出学生。“李显龙普通课程创新奖”则颁给采用创新方法提升对普通课程学生教学质量的学校。这两项奖项的得奖者将在今年底宣布。
教育部昨天在文告中说,李总理新设立的两项教育奖项是“李显龙多才能杰出成就奖”(Lee Hsien Loong Award for Outstanding All-Round Achievement)及“李显龙杰出双文化学生奖”(Lee Hsien Loong Award for Outstanding Bicultural Students)。
从明年起,初级学院或励仁高级中学、工艺教育学院、理工学院和自治大学每年将各有一名学生获颁“李显龙多才能杰出成就奖”。除了学业成绩优异以外,得奖学生在课外也要有杰出表现,特别是对社区作出特殊贡献,并且体现创新和进取精神。他们将各获得600元奖金。
我国越来越重视双文化人才,因此“李显龙杰出双文化学生奖”将特别表扬精通华文或马来文,能够同中国、本区域国家以及西方国家打交道的优秀生。每年将有两名成绩最优异的华英双文化课程(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Chinese)学生和一名成绩最优异的区域学习课程(Regional Studies Programme)学生获奖,每人各得500元。区域学习课程是教育部为栽培能够以马来语或印尼语沟通,并且了解本区域社会与文化的学生而设。
这两项教育奖项的奖金都将来自以李总理的捐款成立的捐赠基金的利息收入。
李总理昨天在声明中说,他是在同教育部讨论之后,决定增设两项新的教育奖项,并决定把另外50万元捐给他去年捐款设立的捐赠基金,以使这个基金能够赚取足够的回报来资助所有四项奖项。他还表示打算在今后几年继续捐款,以让这个捐赠基金能逐年累积更多的金额。
他说:“在新加坡,教育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关键。它让学生有机会学习技能和增长知识,为自己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我希望这些奖项能鼓励学生竭尽所能求上进,同时有助建立一个包容的教育制度,以孕育具有各种才华及能力的学生。”
李总理前年四月在国会上总结对部长及公务员薪金调整的辩论时指出,由于部长加薪的关键决定权是在他手上,为了让人民明白他是为了国家的前途而不是要让自己加薪而作出这个决定,他因此决定把个人五年的加薪悉数捐出。他去年所得到的加薪是104万元。
这是总理连续第二年把部分加薪捐出来设立教育奖项,另半数约50万元加薪则捐赠给多个社区、基层、艺术及福利团体。
教育部昨天在文告中说,李总理新设立的两项教育奖项是“李显龙多才能杰出成就奖”(Lee Hsien Loong Award for Outstanding All-Round Achievement)及“李显龙杰出双文化学生奖”(Lee Hsien Loong Award for Outstanding Bicultural Students)。
15.1.09
留学中国将掀新热潮
(《联合早报》,社论,15/01/2009)
公共服务委员会(Public Service Commission,简称PSC)去年11月设立了一项到中国顶尖大学留学的奖学金。当局透露,这项奖学金推出两个月以来,至今已接获了30人的申请。PSC秘书处更指出,尽管当前经济不景气,政府并不打算对所发出的奖学金数目设限。换句话说,政府鼓励本地更多优秀生到中国留学,多多益善。
这应该是PSC在1961年开始颁发政府奖学金以来,本地学子对于到中国留学的奖学金反应最为踊跃的一次。这从初步的热烈反应来看,PSC中国奖学金很可能将会推动一股留学中国的热潮。
这个过去未曾有过的好现象,显然与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经济出现欣欣向荣,国力蒸蒸日上的势头有关。这也说明,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已经认识到中国的崛起,也改变了对中国的观念与看法,否则,留华奖学金就不会如此“抢手”。
PSC设立奖学金将近半个世纪,最早期的热门留学地点是澳洲,接下来新加坡人的条件提升,英国和美国就成为留学的上选了。与此同时,由于欧美的顶尖大学纷纷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奖学金配套,而本地生自费留学的能力也逐步提高,这给政府奖学金的召唤带来了竞争和挑战。
无论如何,PSC向来是“精英”奖学金大受欢迎,而这轮颁发的“精华”奖学金也得到热烈反应,显示了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政治人文局面的改变等等趋势。PSC在奖学金申请通告中强调,到中国留学的奖学金得主,日后也有机会到世界任何一所大学进修硕士学位。这是一种前途的保证,告诉申请者,好好把握机会,一定能够学贯中西。
留华奖学金,毕业后服务契约为期五年。本星期六(17日)上午九时,PSC将在公共服务学院(Civil Service College)礼堂举行讲座,为公众提供奖学金详情。
从国家层面来说,培养一批“学贯中西”的人员担当高层公职,的确是一项当务之急。2007年11月,内阁资政李光耀和正在新加坡访问的中国总理温家宝一起,共同出席了加强新中交流的建构“通商中国”的启动典礼,并且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目前,新中两国不只商机处处,在资源、环保、工程、管理、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关系也密切频繁。
近年来,教育部对各所学校华文华语的传习,采取了“松动”的政策。两年前,初级学院开始推出“中国通识”的新课程,涵盖 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各个范畴,让学生能深入探讨现代中国新貌,都是一些新气象。不过,我国新生代到中国留学,增加对中国的认识,仍是有所必要的。据2005年的统计,到新加坡来求学的中国留学生约有3万人,到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有五六千人,而同年获政府奖学金到中国留学的新加坡学生,只有14人。
显然,新加坡人到中国留学是否能成为热潮,同时代背景也很有关系。本报昨天刊登了对两名曾经领取政府奖学金到北大留学的“过来人”的访问特写,其中,目前在新加坡驻中国大使馆担任一等秘书的王宗翰(31岁),忆述1996年初到北京时,宿舍比兵营还要简陋。当时,大学里面也找不到先他而来的新加坡学长。
但是王宗翰认为,把握那样的时机很重要。因为到中国留学,让他近距离观察中国,了解中国,即使毕业离开了也能紧扣中国起伏发展的脉搏。他认为,今天的北京同世界任何一个国际化都市并无两样。
此外,他与另一名“北大人”王学慧都异口同声,指出那些认为留华学生回国后遭受冷遇的说法是“无稽之谈”。事实上,新加坡的公务员晋升制度是“能者居之”,一个在新加坡打好基础的“双文化人”,到中国留学熟悉当地的人情事态,毕业后到相关的部门供职,那是如鱼得水。两名过来人如今在事业上的一帆风顺,的确为PSC的中国奖学金打响了品牌,相信这项奖学金将会越来越受欢 迎,并为我国造就越来越多国家所需的“精华”人才。
公共服务委员会(Public Service Commission,简称PSC)去年11月设立了一项到中国顶尖大学留学的奖学金。当局透露,这项奖学金推出两个月以来,至今已接获了30人的申请。PSC秘书处更指出,尽管当前经济不景气,政府并不打算对所发出的奖学金数目设限。换句话说,政府鼓励本地更多优秀生到中国留学,多多益善。
这应该是PSC在1961年开始颁发政府奖学金以来,本地学子对于到中国留学的奖学金反应最为踊跃的一次。这从初步的热烈反应来看,PSC中国奖学金很可能将会推动一股留学中国的热潮。
这个过去未曾有过的好现象,显然与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经济出现欣欣向荣,国力蒸蒸日上的势头有关。这也说明,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已经认识到中国的崛起,也改变了对中国的观念与看法,否则,留华奖学金就不会如此“抢手”。
PSC设立奖学金将近半个世纪,最早期的热门留学地点是澳洲,接下来新加坡人的条件提升,英国和美国就成为留学的上选了。与此同时,由于欧美的顶尖大学纷纷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奖学金配套,而本地生自费留学的能力也逐步提高,这给政府奖学金的召唤带来了竞争和挑战。
无论如何,PSC向来是“精英”奖学金大受欢迎,而这轮颁发的“精华”奖学金也得到热烈反应,显示了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政治人文局面的改变等等趋势。PSC在奖学金申请通告中强调,到中国留学的奖学金得主,日后也有机会到世界任何一所大学进修硕士学位。这是一种前途的保证,告诉申请者,好好把握机会,一定能够学贯中西。
留华奖学金,毕业后服务契约为期五年。本星期六(17日)上午九时,PSC将在公共服务学院(Civil Service College)礼堂举行讲座,为公众提供奖学金详情。
从国家层面来说,培养一批“学贯中西”的人员担当高层公职,的确是一项当务之急。2007年11月,内阁资政李光耀和正在新加坡访问的中国总理温家宝一起,共同出席了加强新中交流的建构“通商中国”的启动典礼,并且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目前,新中两国不只商机处处,在资源、环保、工程、管理、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关系也密切频繁。
近年来,教育部对各所学校华文华语的传习,采取了“松动”的政策。两年前,初级学院开始推出“中国通识”的新课程,涵盖 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各个范畴,让学生能深入探讨现代中国新貌,都是一些新气象。不过,我国新生代到中国留学,增加对中国的认识,仍是有所必要的。据2005年的统计,到新加坡来求学的中国留学生约有3万人,到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有五六千人,而同年获政府奖学金到中国留学的新加坡学生,只有14人。
显然,新加坡人到中国留学是否能成为热潮,同时代背景也很有关系。本报昨天刊登了对两名曾经领取政府奖学金到北大留学的“过来人”的访问特写,其中,目前在新加坡驻中国大使馆担任一等秘书的王宗翰(31岁),忆述1996年初到北京时,宿舍比兵营还要简陋。当时,大学里面也找不到先他而来的新加坡学长。
但是王宗翰认为,把握那样的时机很重要。因为到中国留学,让他近距离观察中国,了解中国,即使毕业离开了也能紧扣中国起伏发展的脉搏。他认为,今天的北京同世界任何一个国际化都市并无两样。
此外,他与另一名“北大人”王学慧都异口同声,指出那些认为留华学生回国后遭受冷遇的说法是“无稽之谈”。事实上,新加坡的公务员晋升制度是“能者居之”,一个在新加坡打好基础的“双文化人”,到中国留学熟悉当地的人情事态,毕业后到相关的部门供职,那是如鱼得水。两名过来人如今在事业上的一帆风顺,的确为PSC的中国奖学金打响了品牌,相信这项奖学金将会越来越受欢 迎,并为我国造就越来越多国家所需的“精华”人才。
30.12.08
21.12.08
26.11.08
德明学生考后当“弓箭手”
(《联合早报》,现在,爆米花,26/11/2008)
【德明政府中学通讯员】陆思婷
“正中红心!耶!”
10月29日,德明政府中学礼堂里传出了一阵阵掌声和惊呼声,原来校方在学生大考后安排了一系列体育活动,而射箭就是其中一项。
学校每年都安排类似的考后活动,今年以体育活动为主,每个年级学习的项目都有所不同,中三生就被安排学习射箭。
当几名外校教练带着射箭器材来到我们面前,在礼堂中央放置了长长一排红、黄、蓝三色的箭靶时,从未接触过这个体育项目的学生都感到非常新鲜和兴奋。
原以为弓很重,经过了教练们的解说才明白弓的重量取决于射箭人的高度,所以,首先每个人都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弓。教练们示范后,学生们一个个戴上了护腕,迫不及待地拿起了弓箭,等待上阵。
“用右手三只手指拉弦,把左手肘放在与肩同一个水平线上,闭上左眼,用右眼瞄准目标……”
学生们在教练耐心的指导下,分成几组练习“发射”。每当有同学射中箭靶时,总会引来一阵掌声和同学骄傲的笑容。
除了单人射箭之外,学生还尝试了双人射箭,充分地体验了合作的愉快。一番练习下来,大家的射箭技术大有进步,就连教练们也竖起了大拇指。看到学生练得如此开心,老师们也跃跃欲试。
“砰……”离弦的箭飞一样地向箭靶射去,牢牢地定在箭靶的中央,也牢牢地定在这群中三的学习生涯中,同时也仿佛定格在大家即将搬离的校园中。
【德明政府中学通讯员】陆思婷
“正中红心!耶!”
10月29日,德明政府中学礼堂里传出了一阵阵掌声和惊呼声,原来校方在学生大考后安排了一系列体育活动,而射箭就是其中一项。
学校每年都安排类似的考后活动,今年以体育活动为主,每个年级学习的项目都有所不同,中三生就被安排学习射箭。
当几名外校教练带着射箭器材来到我们面前,在礼堂中央放置了长长一排红、黄、蓝三色的箭靶时,从未接触过这个体育项目的学生都感到非常新鲜和兴奋。
原以为弓很重,经过了教练们的解说才明白弓的重量取决于射箭人的高度,所以,首先每个人都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弓。教练们示范后,学生们一个个戴上了护腕,迫不及待地拿起了弓箭,等待上阵。
“用右手三只手指拉弦,把左手肘放在与肩同一个水平线上,闭上左眼,用右眼瞄准目标……”
学生们在教练耐心的指导下,分成几组练习“发射”。每当有同学射中箭靶时,总会引来一阵掌声和同学骄傲的笑容。
除了单人射箭之外,学生还尝试了双人射箭,充分地体验了合作的愉快。一番练习下来,大家的射箭技术大有进步,就连教练们也竖起了大拇指。看到学生练得如此开心,老师们也跃跃欲试。
“砰……”离弦的箭飞一样地向箭靶射去,牢牢地定在箭靶的中央,也牢牢地定在这群中三的学习生涯中,同时也仿佛定格在大家即将搬离的校园中。
德明政府中学新校舍下月启用
(潘星华,《联合早报》,26/11/2008)
德明政府中学师生下个月将搬回丹戎禺校舍全面扩建翻新后的新校舍,新校舍占地7公顷,比从前大一倍,可容纳1700名初中生和900名高中生。
校园扩大一倍,也为新增添的高中部900名学生,提供了宽敞的学习空间。整项工程由教育部耗资5000万元进行,共有86间课室。
增设教师“观课”室
新校舍最有特色之处,是增设了一间让教师“观课”用的“实验课室”,它能在不干扰教师上课的情况下,透过一面巨镜和收音设备,让其他教师在隔壁课室“观课”和讨论。
孙振炜校长说:“安排这样一间‘实验课室’,主要为了让教师互相观摩和点评彼此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教学水平。教师平常虽有分享教学,但只是口头交流,很难体会教学的感觉和师生的互动,有了‘观课’活动,可以很具体地让教师掌握教学怎样是好,怎样还需要改进之道。”
每个教师每年都有进入“实验课室”的机会,让自己的教学方式“在阳光下摊开”。孙振炜曾是物理教师,他也希望能有机会进入“实验课室”内,让教师点评自己的教学方式。
此外,新校园的特色是保留传统,新添“校史展览兼校友会议事”之外,所有建筑物仍然沿用旧名称,如正心楼、格致楼。校园内一切校训的展示,也坚持沿用已故陈人浩校长的字迹。一座3米高的孔子石像,也在校友何侨生的赞助下,在校舍中心的正心园中树立。
孙振炜带记者参观新校园时说:“全面翻新后的旧校舍,将作为高中部和行政中心。旧校舍的课室比较小,作为每班只有20人的高中课室,刚刚好。扩建部分全用作初中部,有50间课室,每间课室从从前的60平方米扩大到90平方米,大了50%。课室内除了学生上课的桌椅,还有一个让学生讨论研究的角落,放置书籍、杂志、沙发,配合强调互动和探讨性的学习模式。”
新校舍有5间讲堂,可容1100名学生同时听课。除了15间初中和高中科学实验室之外,另有3间研究生物科学、纳米科学和分子科学的特别实验室。美术室、电脑室、家政室和舞蹈室,也应有尽有。
孙振炜非常感谢教育部让学校在昂贵的丹戎禺路上还能拥有一个400米田径跑道和足球场。
400米田径跑道和足球场之外的体育设施,还包括设有室内篮球和排球场的室内体育馆、设有室内羽球场的礼堂、乒乓室、室内射击场、户外篮球场、排球场、天台网球场和健身室。
德明政府中学的校友魏成辉和黄思绵分别为新校舍捐赠了21万元和10万元,连同李氏基金捐赠的25万元和陈延谦基金捐助的20万元,还有其他捐款总共110万元,为新校园添置了很多非标准的特别设施。两层楼的“艺术中心”是其中一项。
孙振炜说:“这两层楼的艺术中心,四边都是隔音的练习室,中间是表演场,能让数百名华乐团、交响乐团、弦乐团和其他乐团成员,同时练习或观摩彼此演奏。”
德明政府中学师生下个月将搬回丹戎禺校舍全面扩建翻新后的新校舍,新校舍占地7公顷,比从前大一倍,可容纳1700名初中生和900名高中生。
校园扩大一倍,也为新增添的高中部900名学生,提供了宽敞的学习空间。整项工程由教育部耗资5000万元进行,共有86间课室。
增设教师“观课”室
新校舍最有特色之处,是增设了一间让教师“观课”用的“实验课室”,它能在不干扰教师上课的情况下,透过一面巨镜和收音设备,让其他教师在隔壁课室“观课”和讨论。
孙振炜校长说:“安排这样一间‘实验课室’,主要为了让教师互相观摩和点评彼此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教学水平。教师平常虽有分享教学,但只是口头交流,很难体会教学的感觉和师生的互动,有了‘观课’活动,可以很具体地让教师掌握教学怎样是好,怎样还需要改进之道。”
每个教师每年都有进入“实验课室”的机会,让自己的教学方式“在阳光下摊开”。孙振炜曾是物理教师,他也希望能有机会进入“实验课室”内,让教师点评自己的教学方式。
此外,新校园的特色是保留传统,新添“校史展览兼校友会议事”之外,所有建筑物仍然沿用旧名称,如正心楼、格致楼。校园内一切校训的展示,也坚持沿用已故陈人浩校长的字迹。一座3米高的孔子石像,也在校友何侨生的赞助下,在校舍中心的正心园中树立。
孙振炜带记者参观新校园时说:“全面翻新后的旧校舍,将作为高中部和行政中心。旧校舍的课室比较小,作为每班只有20人的高中课室,刚刚好。扩建部分全用作初中部,有50间课室,每间课室从从前的60平方米扩大到90平方米,大了50%。课室内除了学生上课的桌椅,还有一个让学生讨论研究的角落,放置书籍、杂志、沙发,配合强调互动和探讨性的学习模式。”
新校舍有5间讲堂,可容1100名学生同时听课。除了15间初中和高中科学实验室之外,另有3间研究生物科学、纳米科学和分子科学的特别实验室。美术室、电脑室、家政室和舞蹈室,也应有尽有。
孙振炜非常感谢教育部让学校在昂贵的丹戎禺路上还能拥有一个400米田径跑道和足球场。
400米田径跑道和足球场之外的体育设施,还包括设有室内篮球和排球场的室内体育馆、设有室内羽球场的礼堂、乒乓室、室内射击场、户外篮球场、排球场、天台网球场和健身室。
德明政府中学的校友魏成辉和黄思绵分别为新校舍捐赠了21万元和10万元,连同李氏基金捐赠的25万元和陈延谦基金捐助的20万元,还有其他捐款总共110万元,为新校园添置了很多非标准的特别设施。两层楼的“艺术中心”是其中一项。
孙振炜说:“这两层楼的艺术中心,四边都是隔音的练习室,中间是表演场,能让数百名华乐团、交响乐团、弦乐团和其他乐团成员,同时练习或观摩彼此演奏。”
25.11.08
23.10.08
11.10.08
2008年全国校际中文博客比赛
1.10.08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