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来我校参加双文化浸濡活动
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师生来基地开展活动
新加坡师生来晓院附中访问交流
80名新加坡师生来海门市学习
DHS华文部布告栏
1.11.09
30.9.09
第四届全国中学双语演讲决赛台上跪出冠军
(卢贞颖,《联合早报》,爆米花,30/09/2009)
2009年8月29 日早上,新加坡理工学院第一讲堂充满了欢乐的笑声,原来是科兰芝中学与新加坡理工学院联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学双语演讲比赛正在进行大决赛。
实力旗鼓相当
这一届的参赛者来自29所中学的53名参赛同学,12名脱颖而出的都是演讲高手。其中一名还是校园superstar 的参赛者丁文淞。其实,这一届的参赛者都非常的优秀,实力可说是旗鼓相当。
既然是比赛,必定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在这次的双语演讲比赛中,低年级组的冠亚季军分别是:圣尼各拉女校的路朝博宇,莱佛士书院的姜沛村和淡滨尼中学的孙伟熙。而高年级组的冠亚季军分别是德明政府中学的何书君,莱佛士女子中学的刘宓如和莱佛士书院的于竣耀。
低年级组的冠军路朝博宇特别感谢老师与同学们给于的帮助与鼓励。由于比赛期间刚巧碰上考试,路朝博宇可说是蜡烛两头烧,能得到冠军,她自己也很意外!
使出浑身解数
高年级组的冠军何书君很感谢老师给予她的帮助。她自认华文是较弱,想不到参与这次的比赛后,她的华文进步了,让她很有成就感。
决赛同学都使出浑身解数来博取评判们的欢心,从唱歌,模仿广告人物到当众下跪,参赛者们的招数精彩纷呈,决赛毫无冷场!
来自德明政府中学的黄俊维同学在演讲“崇拜偶像无罪”的讲题时还高唱了自己的偶像周杰伦的歌曲《千里之外》。另一名参赛者韩宇光在演讲“男主外,女主内是必然的”的讲题时,甚至扮演了电视广告Mr Muscle 的角色。
在即兴演讲时,德明政府中学的何书君还当众下跪呢!别误会,下跪不是为了拜拜,也不是跪地认错,何书君只是在扮演演讲词里的角色,带出“现代的子女不孝顺”。一跪是扮演着古代的孩子向父母下跪敬孝,二跪却是现今父母跪地求孩子不要将他们遗弃!何书君同学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引起哄堂大笑,也因此跪而获得了评判们的青睐,打败劲敌,成为了高年级组的冠军。
演讲比赛不但是演讲者幽默,连嘉宾新加坡理工学院院长陈汉章也精彩展示双语演讲,把学习语言不精的笑话带给在场观众,勉励大家掌握双语。
对这届双语演讲比赛参赛者的表现,总评判李秉萱认为参赛者在演讲时更有幽默感了,而且语音、语调、道具的使用也显得纯熟。双语演讲已能对口,令人满意!参赛者们用心讲,评判们用心评,在热闹欢乐的气氛中,第四届全国中学双语演讲决赛圆满落幕。
2009年8月29 日早上,新加坡理工学院第一讲堂充满了欢乐的笑声,原来是科兰芝中学与新加坡理工学院联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学双语演讲比赛正在进行大决赛。
实力旗鼓相当
这一届的参赛者来自29所中学的53名参赛同学,12名脱颖而出的都是演讲高手。其中一名还是校园superstar 的参赛者丁文淞。其实,这一届的参赛者都非常的优秀,实力可说是旗鼓相当。
既然是比赛,必定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在这次的双语演讲比赛中,低年级组的冠亚季军分别是:圣尼各拉女校的路朝博宇,莱佛士书院的姜沛村和淡滨尼中学的孙伟熙。而高年级组的冠亚季军分别是德明政府中学的何书君,莱佛士女子中学的刘宓如和莱佛士书院的于竣耀。
低年级组的冠军路朝博宇特别感谢老师与同学们给于的帮助与鼓励。由于比赛期间刚巧碰上考试,路朝博宇可说是蜡烛两头烧,能得到冠军,她自己也很意外!
使出浑身解数
高年级组的冠军何书君很感谢老师给予她的帮助。她自认华文是较弱,想不到参与这次的比赛后,她的华文进步了,让她很有成就感。
决赛同学都使出浑身解数来博取评判们的欢心,从唱歌,模仿广告人物到当众下跪,参赛者们的招数精彩纷呈,决赛毫无冷场!
来自德明政府中学的黄俊维同学在演讲“崇拜偶像无罪”的讲题时还高唱了自己的偶像周杰伦的歌曲《千里之外》。另一名参赛者韩宇光在演讲“男主外,女主内是必然的”的讲题时,甚至扮演了电视广告Mr Muscle 的角色。
在即兴演讲时,德明政府中学的何书君还当众下跪呢!别误会,下跪不是为了拜拜,也不是跪地认错,何书君只是在扮演演讲词里的角色,带出“现代的子女不孝顺”。一跪是扮演着古代的孩子向父母下跪敬孝,二跪却是现今父母跪地求孩子不要将他们遗弃!何书君同学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引起哄堂大笑,也因此跪而获得了评判们的青睐,打败劲敌,成为了高年级组的冠军。
演讲比赛不但是演讲者幽默,连嘉宾新加坡理工学院院长陈汉章也精彩展示双语演讲,把学习语言不精的笑话带给在场观众,勉励大家掌握双语。
对这届双语演讲比赛参赛者的表现,总评判李秉萱认为参赛者在演讲时更有幽默感了,而且语音、语调、道具的使用也显得纯熟。双语演讲已能对口,令人满意!参赛者们用心讲,评判们用心评,在热闹欢乐的气氛中,第四届全国中学双语演讲决赛圆满落幕。
14.9.09
9.9.09
“死海古卷与古代世界”展览
我校66名中三双文化课程学生在5位老师的带领下,分别于9月2日及4日下午前往The Arts House参观了本区域难得一见的古文物之展。
“死海古卷与古代世界”(The Dead Sea Scrolls and the Ancient World)展出了100多件跨越人类5000年文明的古文物。新加坡,是这批绝少在以色列境外展出的文物在亚洲展出的第一个国家。
多数的《死海古卷》抄本长驻于耶路撒冷的圣书馆。这批古卷远在第一世纪以前大约一百年的时候就被藏在死海西北山洞中。因为这个地方离开耶路撒冷大约只有十五、六英里的路,所以就称这批古卷叫“死海古卷”。
1947年春天,藏在杰里科(Jericho)附近山洞里的古卷——即最古老的犹太文献手稿的偶然发现,成为了本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1948年至1956年间,11个藏有手稿的洞穴(被标示为1—11号洞),在死海西岸的北部角落,即被称为基伯昆兰(Khirbet Qumran)的附近洞穴发掘出大量的《旧约圣经》古卷和其他文献的手抄本,多达600多卷,残篇碎片数以万计。
经过专家学者Dr Joel Lampe 现场的生动解说,我校师生了解了《死海古卷》的发现过程,也了解其中最重要的文献为希伯来文《圣经》抄本(即《 旧约圣经》)及其重大的历史意义与价值;同时也知道除了《以斯帖记》外,《旧约圣经》中的每一部分都能在《死海古卷》中找到。
此外,通过展出的古泥板、羊皮卷、蒲草纸等文物,同学们也了解了书写文字的起源及其发展到今天现代的印刷技术。展品中也包括第一本印刷书的单页、第一修订版的古书等。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加展出的互动性,主办当局也在参观后举行富有教育意义的现场有奖问答活动,让一路专心聆听讲解的同学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死海古卷与古代世界”(The Dead Sea Scrolls and the Ancient World)展出了100多件跨越人类5000年文明的古文物。新加坡,是这批绝少在以色列境外展出的文物在亚洲展出的第一个国家。
多数的《死海古卷》抄本长驻于耶路撒冷的圣书馆。这批古卷远在第一世纪以前大约一百年的时候就被藏在死海西北山洞中。因为这个地方离开耶路撒冷大约只有十五、六英里的路,所以就称这批古卷叫“死海古卷”。
1947年春天,藏在杰里科(Jericho)附近山洞里的古卷——即最古老的犹太文献手稿的偶然发现,成为了本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1948年至1956年间,11个藏有手稿的洞穴(被标示为1—11号洞),在死海西岸的北部角落,即被称为基伯昆兰(Khirbet Qumran)的附近洞穴发掘出大量的《旧约圣经》古卷和其他文献的手抄本,多达600多卷,残篇碎片数以万计。
经过专家学者Dr Joel Lampe 现场的生动解说,我校师生了解了《死海古卷》的发现过程,也了解其中最重要的文献为希伯来文《圣经》抄本(即《 旧约圣经》)及其重大的历史意义与价值;同时也知道除了《以斯帖记》外,《旧约圣经》中的每一部分都能在《死海古卷》中找到。
此外,通过展出的古泥板、羊皮卷、蒲草纸等文物,同学们也了解了书写文字的起源及其发展到今天现代的印刷技术。展品中也包括第一本印刷书的单页、第一修订版的古书等。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加展出的互动性,主办当局也在参观后举行富有教育意义的现场有奖问答活动,让一路专心聆听讲解的同学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7.9.09
2009年全国中学华语新闻短片制作大赛(高级组)
今年5月底,我校四位分别来自3H与3I的缪恺雯、陈欣馨、王圣雅和徐佩思同学,代表学校参加了由丹戎加东女校、新加坡华文教师总会与Omy.sg联合主办的全国中学华语新闻短片制作比赛,并荣获铜奖。恭喜四位同学及指导老师。
5.9.09
突显各自特点 2012年发展完成 所有特选学校将各有旗舰项目
(潘星华,《联合早报》,2009-09-05)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华文与华族文化的过程中有更丰富的体验,所有特选学校将在2012年完成发展各自的旗舰项目。各校将通过精心策划并具有中华文化色彩的活动,突显特选学校各自的特点。
今年是教育部在10所优秀传统华校实行特别辅助计划的30周年,教育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昨天出席第三届特选中学研讨会,提及特选学校将各自发展有特色的旗舰课程。
她说:“特选学校已经走过30年漫漫长路,30年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第一批双文化课程学生今年毕业,就有了骄人的成绩。10名获得公共服务委员会中国奖学金的学生,就有七名来自双文化课程。他们将到中国知名大学修读法律或国际关系。其中毕业自德明政府中学双文化课程的学生陈葆佳,还是今年总统奖学金得奖人。
未来30年,各特选学校应就其双语双文化的优势,积极推展旗舰项目,为国家培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下一代。”
傅海燕认为,现代家长都明白孩子到学校不仅为了取得一张文凭,而是要接受学校的全面培养。特选学校具有独特培养学生的方式,有自己的价值观,对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吸引力。
她说:“处于瞬息万变的世界,未来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现在没有人能预知。我们只有尽量培养不同领域的人才,来应付未来世界的需要。”
10所特选中学和15所特选小学,在教育部的支持下,自去年起纷纷设立有校本特色的旗舰课程。如华侨中学的“华中戏剧课程”、公教中学的“深濡文化,驰骋神州”、德明政府中学的“文史华艺鉴赏课程”、南华中学的“文史哲与实用翻译课程”、圣公会中学的“中国通”课程、圣尼各拉女校和中正中学(总校)明年推出以华文授课的O水准考试科目“华文媒体”;圣婴小学的“圣婴新语”、宏文学校的“中华文化艺术课程”、南华小学的“C无限”、爱同学校的“双文化华文优选课程”。
八所特选小学和七所特选中学今年推出道德教育辅助配套,让学生通过古人尽孝与勤奋的故事,培养高尚品德情操。还有长达四星期到六星期的中国与本地文化浸濡课程,都能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以及加强使用华文的信心。
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副司长余立信会后说,旗舰项目用的是蓝海策略,教育部鼓励学校发展具有各自特色,与中华文化相关,并让全校学生参与和学习的课程。
他说:“我们希望每所特选学校的旗舰项目是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在具有校本特色的旗舰项目熏陶下,各特选学校将培养出面貌不同的毕业生。各校毕业生身上,将各有不同教育特色的烙印。”
余立信说:“早期特选学校的校风、特色,与校长长年掌校有关。到了现代,校长经常轮换,特选学校有必要通过设立与众不同的旗舰项目,建立不受校长人事更动而改变的品牌。”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华文与华族文化的过程中有更丰富的体验,所有特选学校将在2012年完成发展各自的旗舰项目。各校将通过精心策划并具有中华文化色彩的活动,突显特选学校各自的特点。
今年是教育部在10所优秀传统华校实行特别辅助计划的30周年,教育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昨天出席第三届特选中学研讨会,提及特选学校将各自发展有特色的旗舰课程。
她说:“特选学校已经走过30年漫漫长路,30年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第一批双文化课程学生今年毕业,就有了骄人的成绩。10名获得公共服务委员会中国奖学金的学生,就有七名来自双文化课程。他们将到中国知名大学修读法律或国际关系。其中毕业自德明政府中学双文化课程的学生陈葆佳,还是今年总统奖学金得奖人。
未来30年,各特选学校应就其双语双文化的优势,积极推展旗舰项目,为国家培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下一代。”
傅海燕认为,现代家长都明白孩子到学校不仅为了取得一张文凭,而是要接受学校的全面培养。特选学校具有独特培养学生的方式,有自己的价值观,对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吸引力。
她说:“处于瞬息万变的世界,未来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现在没有人能预知。我们只有尽量培养不同领域的人才,来应付未来世界的需要。”
10所特选中学和15所特选小学,在教育部的支持下,自去年起纷纷设立有校本特色的旗舰课程。如华侨中学的“华中戏剧课程”、公教中学的“深濡文化,驰骋神州”、德明政府中学的“文史华艺鉴赏课程”、南华中学的“文史哲与实用翻译课程”、圣公会中学的“中国通”课程、圣尼各拉女校和中正中学(总校)明年推出以华文授课的O水准考试科目“华文媒体”;圣婴小学的“圣婴新语”、宏文学校的“中华文化艺术课程”、南华小学的“C无限”、爱同学校的“双文化华文优选课程”。
八所特选小学和七所特选中学今年推出道德教育辅助配套,让学生通过古人尽孝与勤奋的故事,培养高尚品德情操。还有长达四星期到六星期的中国与本地文化浸濡课程,都能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以及加强使用华文的信心。
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副司长余立信会后说,旗舰项目用的是蓝海策略,教育部鼓励学校发展具有各自特色,与中华文化相关,并让全校学生参与和学习的课程。
他说:“我们希望每所特选学校的旗舰项目是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在具有校本特色的旗舰项目熏陶下,各特选学校将培养出面貌不同的毕业生。各校毕业生身上,将各有不同教育特色的烙印。”
余立信说:“早期特选学校的校风、特色,与校长长年掌校有关。到了现代,校长经常轮换,特选学校有必要通过设立与众不同的旗舰项目,建立不受校长人事更动而改变的品牌。”
4.9.09
保留华校传统价值观 特选学校培育无数 优秀双语双文化人才
(高健康,《联合晚报》,04/09/2009)
过去30年,特选学校在保留华校的优良传统与价值观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英文程度,为我国培育了无数优秀的双语双文化人才。
国家发展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今早出席南洋女子中学与通商中国合办的第三届特选中学研讨会时,对特选学校的历史贡献作出上述评价。
1979年,我国政府在公教中学、德明政府中学、南洋女中及华侨中学等9所传统华校推出特别辅助计划(SAP),协助这些学校的学生在接受中华文化熏陶的同时,英文水平也能与英校媲美。
目前,特选学校已扩大到10所中学和15所小学。
傅海燕说:“为确保我国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维持竞争力,我们要积极培养有能力和中国以及西方国家进行交流的双语人才,而特选学校由于其双语双文化的优势,应能更好地负起这个使命。”
她特别提到,今年首批获得公共服务委员会中国奖学金的10得奖者当中,有7位是双文化课程的毕业生,其中德明政府中学的陈葆佳更获得今年的总统奖学金。
过去30年,特选学校在保留华校的优良传统与价值观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英文程度,为我国培育了无数优秀的双语双文化人才。
国家发展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今早出席南洋女子中学与通商中国合办的第三届特选中学研讨会时,对特选学校的历史贡献作出上述评价。
1979年,我国政府在公教中学、德明政府中学、南洋女中及华侨中学等9所传统华校推出特别辅助计划(SAP),协助这些学校的学生在接受中华文化熏陶的同时,英文水平也能与英校媲美。
目前,特选学校已扩大到10所中学和15所小学。
傅海燕说:“为确保我国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维持竞争力,我们要积极培养有能力和中国以及西方国家进行交流的双语人才,而特选学校由于其双语双文化的优势,应能更好地负起这个使命。”
她特别提到,今年首批获得公共服务委员会中国奖学金的10得奖者当中,有7位是双文化课程的毕业生,其中德明政府中学的陈葆佳更获得今年的总统奖学金。
3.9.09
2009年“第四届全国中学生双语演讲比赛”我校参赛选手获得不俗的佳绩
2009年8月29日(星期六)早上,当太阳刚刚张开惺忪的睡眼时,早已有12位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焦急地等待着比赛的开始。
在新加坡理工学院举行的全国中学学生双语演讲比赛决赛即将开战,十二位决赛选手将在接下来的3个小时内,经过中英文双语备稿演讲和即席演讲两轮比赛,决出最后的优胜者。
一番龙争虎斗之后,我校选手不负众望,取得了高年级组冠军和低年级组优胜奖的优异成绩!
代表德明政府中学参赛的选手分别为:高年级组别的何书君同学(4L)和低年级组别的王俊伟同学(1J)。
Good news!
Our school has won 4th NATIONAL BILINGUAL SPEECH CONTEST FOR ALL SECONDARY SCHOOLS 2009, in the Upper Secondary category!
Fellow Dunmanian He Shujun (4L) captured the top prize with an excellent performance.
DHS was also awarded the consolation prize in the lower secondary category-this was won by Wong Jun Wei (1J).
Both of them did us proud by applying what they have learnt in the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Let us a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through their inspiration!
在新加坡理工学院举行的全国中学学生双语演讲比赛决赛即将开战,十二位决赛选手将在接下来的3个小时内,经过中英文双语备稿演讲和即席演讲两轮比赛,决出最后的优胜者。
一番龙争虎斗之后,我校选手不负众望,取得了高年级组冠军和低年级组优胜奖的优异成绩!
代表德明政府中学参赛的选手分别为:高年级组别的何书君同学(4L)和低年级组别的王俊伟同学(1J)。
Good news!
Our school has won 4th NATIONAL BILINGUAL SPEECH CONTEST FOR ALL SECONDARY SCHOOLS 2009, in the Upper Secondary category!
Fellow Dunmanian He Shujun (4L) captured the top prize with an excellent performance.
DHS was also awarded the consolation prize in the lower secondary category-this was won by Wong Jun Wei (1J).
Both of them did us proud by applying what they have learnt in the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Let us a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through their inspiration!

23.8.09
除了华文的源流
(周兆呈,《联合早报》,城外城,23/08/2009)
一年多前,应邀到德明政府中学给高中部同学做有关中国社会的演讲。歆穎是高二的学生,在问答阶段积极发问,华语口音听起来很像台湾来的,其实她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女生。几个月后,歆穎发来一封电邮,要跟我讨论她正在撰写的小论文《中国软实力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走向国际》,怕我不记得她,特意强调说“就是那个你说很像台湾人的”。
今年3月,歆穎告诉我,她已经申请了北京大学,希望能够去那里留学。她说之前曾经考虑了一段时间,听了讲座后更坚定了要去中国留学的信心。能够在年轻人决定人生道路时尽点绵力,是很让人愉悦的事情。
歆穎的申请获得了成功,获颁公共服务委员会的奖学金,9月就将到北大双修中文和国际关系。而德明政府中学今年共有10多位学生,分别获得公共服务委员会、教育部或社青体部的奖学金,即将赴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留学。
德明政府中学的情况显示了一个越来越突出的趋势:新加坡的年轻学子对中国的兴趣、了解,以及愿意选择中国因素作为未来职业和理想的组成部分,这种意愿和动力越来越强。作为独立国家,新加坡有关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的课程,其普及面、层次、力度,已经远超过不少的国家。目前,新加坡的小学都有中国浸濡课程,在中学和初院有中国通识或双文化课程,在大学有当代中国的硕士学位课程。与此同时,在社会体系的继续培训中,南大孔子学院和中华总商会管理学院都有关于当代中国政治和社会体制的文凭课程。这既体现了涵盖的层面和广度,也显示了社会对这一领域的强劲需求。
开办中国通识课程的义顺初级学院,去年2月主办首届研讨会探讨中国政治课题,今年的第二届研讨会,则邀请全国开设“中国通识”和双文化课程的初院和高中,让学生提交中国课题的研究论文,最终选出最优秀的五篇,进行现场呈现。义初的学生还和中国重点高中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研讨有关中国的重要课题。
在我应邀参与评选优秀论文的过程中,细细品读学生虽偶有稚嫩但显然经过磨砺的论述,感觉学生们对中国课题的观察、认识和探索,较以往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有些学生以独特视角小中见大,比如《从‘狗皮膏药’医疗广告的泛滥管窥当今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民众心态》;有些发挥精通双语特长分析时事,如《中国和美国对奥运的焦点——比较中美报章》;有的深入挖掘敏感课题,像《婚前性行为的增长是不是当今中国艾滋病增长的主因?》、《从汶川大地震看中国慈善机构面对的挑战与发展趋势》、还有的从传统入手剖析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比如《从节日文化的变迁看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挑战》。虽然距离规范的学术论文标准还欠火候,但学生热忱搜集资料、积极思考探究而完成论文,我所看到的是这种场景形成的一个气场,学生既能够从多元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复杂,也可以不断地拥有表达观察、切磋观点的机会。
在这种趋势前,人们也应该留意到:对中国了解的增加,并非仅仅是华文学习、华文教育的课题,而是在整体教育层面推动对中国课题的认知和理解。“中国通识”课程以英文修读的每年就有600 多人,远远超过以华文修读的学生数量,正体现对中国课题的高关注度,而不是基于华文学习的热情。义顺初院规划明年举行双语的研讨会,也为英文修读的学生创造讨论的平台。
因此,新加坡对中国的观察,因为通识课程、双文化课程、浸濡计划、短期培训计划等等的持续实施和推广,参与人数日多,影响层面日广,对中国的认识程度也比以往深入、多元。这些,既与中国发展过程中不断派官员到新加坡学习构成有趣的互动,反过来亦激发人们更深刻地理解新加坡的优势与未来发展的推动力。
能够去中国留学的,往往是结合了对中国元素的向往以及华文学习的热情。毕竟,在中国的大学学习,需要一定的华文基础。在这类人才不断增加的同时,也有必要同时思考如何为纯粹英文源流的学生继续创造可以接触中国、深入了解中国的机会,这其中有华文能力弱的华族学生,也有非华族的学生。比如,在以英文修读“中国通识”之后,能够有什么样的机制和方式,确保这些对中国元素有兴趣的人才,不至于像原先修读华文科的学生们一样,在大学教育和实际工作中,削弱了原先的积累?
(作者是联合早报编辑组副主任兼《新汇点》主编)
一年多前,应邀到德明政府中学给高中部同学做有关中国社会的演讲。歆穎是高二的学生,在问答阶段积极发问,华语口音听起来很像台湾来的,其实她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女生。几个月后,歆穎发来一封电邮,要跟我讨论她正在撰写的小论文《中国软实力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走向国际》,怕我不记得她,特意强调说“就是那个你说很像台湾人的”。
今年3月,歆穎告诉我,她已经申请了北京大学,希望能够去那里留学。她说之前曾经考虑了一段时间,听了讲座后更坚定了要去中国留学的信心。能够在年轻人决定人生道路时尽点绵力,是很让人愉悦的事情。
歆穎的申请获得了成功,获颁公共服务委员会的奖学金,9月就将到北大双修中文和国际关系。而德明政府中学今年共有10多位学生,分别获得公共服务委员会、教育部或社青体部的奖学金,即将赴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留学。
德明政府中学的情况显示了一个越来越突出的趋势:新加坡的年轻学子对中国的兴趣、了解,以及愿意选择中国因素作为未来职业和理想的组成部分,这种意愿和动力越来越强。作为独立国家,新加坡有关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的课程,其普及面、层次、力度,已经远超过不少的国家。目前,新加坡的小学都有中国浸濡课程,在中学和初院有中国通识或双文化课程,在大学有当代中国的硕士学位课程。与此同时,在社会体系的继续培训中,南大孔子学院和中华总商会管理学院都有关于当代中国政治和社会体制的文凭课程。这既体现了涵盖的层面和广度,也显示了社会对这一领域的强劲需求。
开办中国通识课程的义顺初级学院,去年2月主办首届研讨会探讨中国政治课题,今年的第二届研讨会,则邀请全国开设“中国通识”和双文化课程的初院和高中,让学生提交中国课题的研究论文,最终选出最优秀的五篇,进行现场呈现。义初的学生还和中国重点高中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研讨有关中国的重要课题。
在我应邀参与评选优秀论文的过程中,细细品读学生虽偶有稚嫩但显然经过磨砺的论述,感觉学生们对中国课题的观察、认识和探索,较以往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有些学生以独特视角小中见大,比如《从‘狗皮膏药’医疗广告的泛滥管窥当今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民众心态》;有些发挥精通双语特长分析时事,如《中国和美国对奥运的焦点——比较中美报章》;有的深入挖掘敏感课题,像《婚前性行为的增长是不是当今中国艾滋病增长的主因?》、《从汶川大地震看中国慈善机构面对的挑战与发展趋势》、还有的从传统入手剖析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比如《从节日文化的变迁看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挑战》。虽然距离规范的学术论文标准还欠火候,但学生热忱搜集资料、积极思考探究而完成论文,我所看到的是这种场景形成的一个气场,学生既能够从多元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复杂,也可以不断地拥有表达观察、切磋观点的机会。
在这种趋势前,人们也应该留意到:对中国了解的增加,并非仅仅是华文学习、华文教育的课题,而是在整体教育层面推动对中国课题的认知和理解。“中国通识”课程以英文修读的每年就有600 多人,远远超过以华文修读的学生数量,正体现对中国课题的高关注度,而不是基于华文学习的热情。义顺初院规划明年举行双语的研讨会,也为英文修读的学生创造讨论的平台。
因此,新加坡对中国的观察,因为通识课程、双文化课程、浸濡计划、短期培训计划等等的持续实施和推广,参与人数日多,影响层面日广,对中国的认识程度也比以往深入、多元。这些,既与中国发展过程中不断派官员到新加坡学习构成有趣的互动,反过来亦激发人们更深刻地理解新加坡的优势与未来发展的推动力。
能够去中国留学的,往往是结合了对中国元素的向往以及华文学习的热情。毕竟,在中国的大学学习,需要一定的华文基础。在这类人才不断增加的同时,也有必要同时思考如何为纯粹英文源流的学生继续创造可以接触中国、深入了解中国的机会,这其中有华文能力弱的华族学生,也有非华族的学生。比如,在以英文修读“中国通识”之后,能够有什么样的机制和方式,确保这些对中国元素有兴趣的人才,不至于像原先修读华文科的学生们一样,在大学教育和实际工作中,削弱了原先的积累?
(作者是联合早报编辑组副主任兼《新汇点》主编)
21.8.09
总理书籍奖与美文比赛获奖
我校高中部的姜锐同学和孟庆一同学在最近举行的2009年连士升杯青少年美文比赛中,分别获得第三名及优胜奖。
此外,我校高中部校友——陈葆佳同学与郑敏仪同学同获高中总理书籍奖,初中部的华慧君、林沅均与张凯玲等则获得初中总理书籍奖。值得一提的是,这5位同学皆为我校双文化奖学金得主。
此外,我校高中部校友——陈葆佳同学与郑敏仪同学同获高中总理书籍奖,初中部的华慧君、林沅均与张凯玲等则获得初中总理书籍奖。值得一提的是,这5位同学皆为我校双文化奖学金得主。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