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09

公务员队伍需要更多“中国通”

(《联合早报》,社论,27/07/2009)

公共服务委员会(PSC)今年遴选出84名学生,为他们提供海外优异奖学金和新加坡政府奖学金。其中,有10名学生将前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深造,成为公共服务委员会中国奖学金计划下,前往中国留学的首批奖学金得主。

在前天举行的奖学金颁发仪式上,李显龙总理对即将前往中国的奖学金得主们表现出了欣慰之情。他说,中国在亚洲和全世界都已经成为重要的角色,其影响力还将持续增强,对新加坡也会越来越重要,因此希望将来会有更多学生到中国深造。

李总理强调,新加坡和中国的关系很好,新加坡有很多企业在中国各城市、各领域发展,因此国家需要很多深刻了解中国的人才,与中国进行互惠双赢的交往与合作。他宣布,为了培养更多能够与中国打交道的公务员,政府将设立“海外发展计划”,为有此志向的大学毕业生和在职青年提供相关培训,最后把他们纳入到公务员队伍中,使他们成为与中国进行交往的储备人才。

在新加坡,对当代中国有深刻了解者其实并不缺乏,与中国社会保持密切交往的“中国通”也不乏其人。但是,在公务员系统中,特别是在前台与中国政商界进行直接交往的公务员中,真正的行家里手或者游刃有余者当属稀有人才。十多年之前,这种“人才荒”显得还不那么突出,但现在却已经变成不可回避、必须正视的问题。

在其他一些国家,情形也大致如此。面对中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事务中日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政治家、企业家,还是个人,人们都不得不重新变换看待中国的视角,重新思考与中国的相处之道 。而其中最显著的共同点,就是所有人都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更多地寻求与中国合作。在本质上,这和喜欢或不喜欢、认同或不认同中国没有必然联系,因为与中国交往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追求利益。在政府层面,追求的是国家利益,企业层面是商业利益,个人层面则是人生规划。

当然,新加坡与其他国家毕竟不同,它有更好的条件从中国崛起的现实中寻找机会发展自己。首先,新加坡政府高层与中国政府高层之间的接触非常密切,对中国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认识和把握,是其他一些国家领导人所不能相比的,因此政府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措施,都与中国发展的步伐比较相适应;其次,新加坡毕竟是以华人为主的东方社会,中华文化在民间的根基较深,只要政策上予以引导和支持,就能源源不断地为政府和企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中国通”。

这方面值得提及的是,最近几年来,我国教育当局密切配合政府的发展战略,在中学阶段就开始激发学生们对当代中国的兴趣,诸如“双文化”和“中国通识”等选修课程,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未来“中国通”的成长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可以说,要培养更多真正了解中国的人才,就必须继续从青少年做起,从校园开始做起。

以新加坡当前的整体教育模式和“中国通”的培训途径来看,未来与中国打交道的人才将是全面发展的“多面手”。再加上中国已经是世界的一部分,其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凡是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的人才,其视野也会广阔,潜能也很大,足以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拳脚。因此,新加坡培养的“中国通”,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世界通”。